hi,小慕
物理化学(上)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3日 ~ 2025年06月2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5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9)
spContent=欢迎大家来到安阳师范学院物理化学 MOOC 课程!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的理论体系,讨论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探索物理化学现象的奥秘,感受物理化学的魅力。在这里,我们因一致的目标而相遇,因共同的努力而相知,因相互地成就而幸福!
欢迎大家来到安阳师范学院物理化学 MOOC 课程!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的理论体系,讨论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探索物理化学现象的奥秘,感受物理化学的魅力。在这里,我们因一致的目标而相遇,因共同的努力而相知,因相互地成就而幸福!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物理化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之间的联系入手,探究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个学科分支,是化学学科及其它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的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从而使化学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

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物理化学(上) 主要包括热力学理论、化学平衡、相平衡和统计热力学的内容,物理化学(下) 主要包括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等问题的本质,掌握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物质结构等因素影响化学变化的规律,学会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解释身边诸多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有助于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课程。实践证明,经过物理化学学习和训练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经过适当培训就能够快速开展生产、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本课程为了破解数学推导繁杂、学生难于接受的难题,采用主讲教师与教学内容恰当互动的方式来录制教学短视频。 这种短视频几乎再现了线下课堂教学的情境,使学习者倍感亲切,乐于接受。本课程团队乐于奉献,在教学上不遗余力,利用 在 指导考研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深造的愿望。

授课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方法论。

2.培养学生从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了解物理化学的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理解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1.1 课程内容、作用及学习方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时目标:(1)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功、热、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等。(2)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的概念。明确热和功只在系统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时才有意义。熟知功与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和各种过程中功与热的计算。(3)明确可逆过程的意义。明确热力学能和焓都是状态函数,掌握状态函数的特性,并学会应用状态函数的特性解决问题。(4)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 ΔU,ΔH,Q 和 W。(5)熟练地应用生成焓、燃烧焓计算反应焓变。会应用 Hess 定律和 Kirchhoff 定律。(6)了解 Carnot 循环的意义以及理想气体在各个过程中热、功的计算。(7)通过了解人类为提高热机效率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建立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使命感。
2.1 热力学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
2.2 温度、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
2.3 状态方程、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2.4.1 全微分、循环关系、复合函数偏导数
2.4.2 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5.1 膨胀功计算公式
2.5.2 不同途径膨胀功的计算
2.5.3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2.6 等容热、等压热、焓
2.7 热容及其应用
2.8.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2.8.2 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变化和焓变的计算
2.8.3 理想气体的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2.8.4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2.8.5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膨胀功的计算
2.9.1 理想气体的 Carnot 循环过程
2.9.2 Carnot 循环与热机效率
2.10.1 气体的节流过程
2.10.2 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化和焓变
2.1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11.2 反应进度与标准摩尔焓变
2.12 Hess 定律及其应用
2.13 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燃烧焓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 — Kirchhoff 定律
2.15 绝热反应 — 非等温反应
2.16 能量均分原理与气体的等容热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作业
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测验
热力学第二定律
课时目标:(1)了解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2)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与 Carnot 定理的联系。理解 Clausius 不等式的重要性。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3)熟记并理解热力学函数 S,A 和 G 的定义与各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4)能熟练地计算一些简单过程中的 ΔS,ΔH,ΔA 和 ΔG,掌握如何设计可逆过程。掌握在特定条件下,ΔS,ΔA 和 ΔG 才能作为过程进行方向与限度的判据。(5)会运用 Gibbs-Helmholtz 公式。(6)熟练掌握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利用这些热力学关系式计算 ΔU,ΔH,ΔS,ΔA 和 ΔG。(7)了解熵的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规定熵值的意义、计算和应用。(8)从人类历史上所有建造永动机企图都惨遭失败的教训,体悟到自觉遵守科学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
3.1 实际过程的共同特征 — 不可逆性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及其应用
3.3 熵 ( entropy ) 和温-熵图
3.4 Carnot 定理及 Clausius 不等式
3.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诠释
3.6.1 熵变的计算(一)
3.6.2 熵变的计算(二)
3.7 由 Clausius 不等式衍生的各类判据
3.8.1 热力学基本公式及特性函数
3.8.2 Maxwell 关系式及其应用
3.9.1 Gibbs 自由能变化的计算(一)
3.9.2 Gibbs 自由能变化的计算(二)
3.10 Gibbs 自由能变化的计算(三)— Gibbs – Helmholtz 方程
3.11.1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3.11.2 化学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单元作业
热力学第二定律单元测验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1)熟悉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掌握偏摩尔量定义和化学势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在多组分系统中引入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3)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及其标准态的含义,了解理想的和非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知道它们的共同之处,了解逸度的概念。(4)掌握 Raoult 定律和 Henry 定律的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不同之处。(5)掌握理想液体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6)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7)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8)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9)通过稀溶液依数性的学习,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1 偏摩尔量
4.2.1 化学势
4.2.2 化学势在多相平衡中的应用
4.3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4 两个经验定律
4.5.1 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4.5.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4.6 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4.7.1 稀溶液的依数性(一)
4.7.2 稀溶液的依数性(二)
4.8 活度与活度因子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单元作业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单元测验
相平衡
课时目标:(1)明确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2)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3)能看懂各种类型的相图,并进行简单分析,理解相图中各相区、线和特殊点所代表的意义,并能根据相图来说明体系在不同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变情况(包括杠杆规则的使用),了解其自由度的变化情况。(4)在双液系相图中,了解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相图的特点,掌握如何利用相图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5)学会用步冷曲线绘制二组分低共熔相图,会对相图进行分析,并了解二组分低共熔相图和水盐相图在冶金、分离、提纯等方面的应用。(6)了解三组分系统相图中点、线、面的含义,学会将三组分系统相图用于盐类的分离提纯和有机物的萃取等方面。(8)了解我国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在1938年观测水的三相点,得到非常精密的结果,结合当今我国在科学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1.1 相律(一)
5.1.2 相律(二)
5.2 Clapeyron 方程
5.3.1 水的相图(一)
5.3.2 水的相图(二)
5.4.1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5.4.2 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
5.4.3 非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
5.4.4 部分互溶的双液系
5.4.5 不互溶的双液系
5.4.6 简单的低共熔二元相图(一)
5.4.7 简单的低共熔二元相图(二)
5.4.8 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系统
5.4.9 液、固完全互溶系统的相图
5.4.10 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一)
5.4.11 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二)
相平衡单元作业
相平衡单元测验
化学平衡
课时目标:(1)掌握如何从平衡条件导出化学反应等温式,掌握如何使用这个公式。(2)了解如何从化学势导出标准平衡常数。(3)了解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的区别。(4)掌握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各经验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理解标准摩尔反应 Gibbs 自由能变化的意义以及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并掌握其求算和应用。(6)掌握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7)了解毕业生如何利用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原理解决生产问题,摒弃读书无用论思想,提高学以致用意识,激发为国家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6.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6.3 平衡常数表示式
6.4 复相化学平衡
6.5 标准摩尔生成 Gibbs 自由能
6.6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7 同时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单元作业
化学平衡单元测验
统计热力学基础
课时目标:(1)了解统计的分类和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2)了解最概然分布和撷取最大项原理。(3)了解配分函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知道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4)掌握平动配分函数、转动配分函数和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学会用配分函数计算简单分子的热力学函数,掌握理想气体简单分子平动熵的计算。(5)明确统计热力学是联系系统宏观性质及其微观性质的桥梁和纽带,体悟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7.1 统计热力学概论
7.2 Boltzmann 统计
7.3 配分函数
7.4 各配分函数的计算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7.5 用配分函数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大学数学基础

大学物理基础

大学化学基础

参考资料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含配套电子资料)

2.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含配套电子资料)

3.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刘俊吉,周亚平,李松林,冯霞修订,《物理化学》(第六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李松林,冯霞,刘俊吉,周亚平修订,《物理化学》(第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胡英主编,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黑恩成,彭昌军等编,《物理化学》(第六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含配套电子资料)

7.胡英主编,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黑恩成,彭昌军等编,《物理化学》(第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含配套电子资料)

8.万洪文,詹正坤主编,王健吉,肖小明,沈鹤柏,覃海错,童汝亭参编,《物理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沈文霞编著,《物理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8

安阳师范学院
6 位授课老师
韩玉民

韩玉民

副教授

刘院英

刘院英

副教授

张竞超

张竞超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