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代谢病是研究非传染性群发性动物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着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见、多发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对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提高临床兽医科技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课程课堂总学时为32学时,理论内容22学时,实验部分10学时。理论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维生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微量元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及其他的营养代谢病。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动物营养代谢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多发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疗基本操作技术。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结合畜牧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临床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诊断和防治方案,培养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动物营养代谢病相关文献的查阅方法,进一步扩大知识视野,及时把握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等,了解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在动物营养代谢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和兽医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掌握临床常见和多发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并熟悉兽医临床常用的基本诊疗技能,能够独立诊断和处置常见的动物营养代谢病;
3.培养学生对群发性畜禽营养代谢病的早期诊断、群体监测和综合防治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兽医临床安全用药、兽药残留、动物福利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五个环节,按百分制计分,总分为100分。 单元测试占15%;作业占10%;论坛讨论发帖与课堂交流占10% ;域外成绩(观看视频个数及时长)占1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50%。
评价标准:最终成绩设置“优秀”、“合格”二个档次,90分以上者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 。
注:单元测试为客观题,可3次提交,有效得分为提交成绩的最高分; 期中、期末考试只能提交一次。
学习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 动物组织和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动物性食品检验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先导课程 。
1、选用教材:
理论课教材:
(1)《畜禽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一版,王小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1.
(2)《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8th edition), Stephen J. Ettinger, Edward C. Feldman, Etienne Cote, Elsevier, 2017.
实验课教材:
《兽医内科学实验指导》(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王建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06.
2、参考书:
(1)《兽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 “十三五”规划教材),精简版,刘宗平,赵宝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01.
(2)《现代动物中毒病与代谢病》(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陈进军 安立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06.
(3)《兽医内科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3版,郭定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4.
(4)《兽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 “十一五 ”规划教材),第四版,王建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
为增加课程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我们采用了部分网络来源的图片及视频,在此对原创的个人和组织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深表歉意并请发邮件到 xyhe1984@163.com ,我们将尽快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