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为什么要学《生理学》?
《生理学》要怎么学?
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精品课程——《生理学》,深度学习,深化理解,轻松打好专业基础。探究生命的规律,揭示生命的奥秘,发现身体的运作方式;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
为什么要学《生理学》?
《生理学》要怎么学?
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精品课程——《生理学》,深度学习,深化理解,轻松打好专业基础。探究生命的规律,揭示生命的奥秘,发现身体的运作方式;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理学既是医学必修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医科学生研究生入学、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它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机体的功能,产生功能的相关机制,及其功能活动间的关系和调节因素等。学习生理学有助于您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改变,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的靶点和治疗机制,最终在临床中更好地开展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课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包括十一章。每章的核心知识以教学视频的形式重点讲解,需补充和拓展的知识提供PPT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执医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大纲制定了易于学生执行和测评的具体学习目标清单,提供习题、测验及讨论论坛,供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对标使用,助力学习者进一步拓展、应用和整合知识。
本课程适用于正在修读生理学课程、准备执业医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医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感兴趣的所有人士。
授课目标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概念、规律、特点、机制和调节,了解生理学发展动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逐渐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复述生理学的基本任务、三个认知层次及相互关系2. 知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及学习目标。3. 列举内环境的组成,描述稳态的特点4. 列举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三种方式,并描述各自特点。5. 能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射、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1.1 导学(授课教师 席姣娅)
1.2 内环境和稳态(授课教师 席姣娅)
1.3 机体的调节方式和控制系统(上)(授课教师 席姣娅)
1.4 机体的调节方式和控制系统(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1)
章节测验
细胞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阐明细胞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2. 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并解释其产生机制。3. 描述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4. 解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并列举其特点。5. 复述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的过程,并列举其特点和影响因素。6. 描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的发生部位、关键物质和基本过程。7. 概述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通透性、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主动转运、出胞、入胞、吞饮、吞噬、静息电位、膜的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动作电位、反极化、阈强度(阈值)、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阈电位、局部反应、电紧张电位、终板电位、兴奋收缩偶联、前负荷、后负荷、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2.1 细胞膜的组成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上)(授课教师 席姣娅)
2.2 细胞膜的组成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2)
2.3 静息电位(授课教师 宋元龙)
2.4 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一: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变化(授课教师 宋元龙)
2.5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二:离子通道电导的变化特点(授课教师 宋元龙)
2.6 动作电位的触发与传导(授课教师 宋元龙)
2.7 兴奋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授课教师 宋元龙)
2.8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授课教师 张斌)
2.9 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授课教师 张斌)
2.10 肌细胞的收缩机制及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授课教师 张斌)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3)
章节测验
血液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陈述血液的组成和生理功能。2. 说出正常成人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列举其生理特性及其生成的影响因素。3. 复述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分类及其计数、生理特性和作用,分析常见的白细胞计数异常对应的临床意义。4. 说出正常成人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生理特性,阐明其生理功能。5. 阐明生理性止血的机制。6. 阐明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7. 列举常见的抗凝物质, 复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组成及其功能。8. 定义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解释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特点。9. 复述输血原则。 需要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等渗溶液、等张溶液、血细胞比容、悬浮稳定性、血沉、渗透脆性、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表面激活、血型,红细胞凝集反应,血量。
3.1 血液概述 (授课教师 宋元龙)
3.2 读懂血常规——血细胞生理 (授课教师 宋元龙)
3.3 生理性止血 (授课教师 宋元龙)
3.4 血型和输血原则 (授课教师 宋元龙)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4)
章节测验
循环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能以左心室泵血过程为例,描述心脏泵血过程和特点。2. 对比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和生理意义。3. 列举并定义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常用指标,知晓其临床意义。4. 阐明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5. 对比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生物电的基本特点,描述各自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6. 能列举并定义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举例说明各自的影响因素。7. 知晓心电图的记录原理,并以标准II导联为例复述其主要波形特点、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8. 能描述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9. 知晓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10. 定义动脉血压的概念,知晓其临床表示方式及正常值,解释其形成机制,并阐述其影响因素。11. 复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2. 阐明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对比微循环的三大通路的组成和生理功能。13. 分析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14. 能列举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分布及作用。15. 说出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基本中枢。16. 描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适宜刺激、反射过程和效应、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17. 对比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性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的主要异同点。18. 能分析并归纳心血管活动的体液性调节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特点、机制和生理意义。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心动周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等长调节、异长调节、心肌收缩能力、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自律性、最大舒张期电位、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节律、传导性、房室延搁、功能性合胞体、心电图、血流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减压反射、容量感受性反射。
4.1 心脏导论、心脏泵血过程和心音 (授课教师 梁华敏)
4.2 心泵功能的评价和影响因素 (授课教师 梁华敏)
4.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室肌兴奋性 (授课教师 梁华敏)
4.4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和自律性 (授课教师 梁华敏)
4.5 心肌传导性、心电图 (授课教师 梁华敏)
4.6 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授课教师 朱敏洁)
4.7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授课教师 朱敏洁)
4.8 压力感受性调节(授课教师 朱敏洁)
4.9 心血管活动的长期调节(授课教师 朱敏洁)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5)
章节测验
呼吸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说出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2. 解释肺通气的基本原理,复述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3. 描述平静呼吸时空气进出肺的过程。4. 描述胸内压的特点、负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5. 列举肺弹性阻力的来源,描述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意义。6. 列举气道阻力的特点,描述呼吸过程中气道阻力的变化。7. 列举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8. 陈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肺换气、组织换气的因素,说明通气/血流比值及其与肺换气的关系。9. 列举Hb与氧结合的特征,描述氧离曲线的特点与影响因素。10. 说明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描述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的特点。 11. 定义呼吸中枢的概念,简述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核团、特点和主要作用。12. 说出肺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生理意义。13. 说出化学感受器的分类、位置、特点和生理作用,阐明二氧化碳、氧和氢离子浓度对呼吸的调节机制以及三者在调节呼吸中的相互作用。14. 知晓在呼吸生理领域的诺奖得主及其贡献。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肺通气、肺换气、肺内压、胸内压、平静呼吸、用力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弹性阻力、气道阻力、顺应性、潮气量、深吸起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气体的弥散系数、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波尔效应、何尔登效应、发绀、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牵张反射、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5.1 呼吸导论(授课教师 席姣娅)
5.2 气体如何进出肺?——肺通气的动力 (上)(授课教师 席姣娅)
5.3 气体如何进出肺?——肺通气的动力 (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5.4 气胸为什么引发呼吸困难?——胸膜腔的作用 (授课教师 席姣娅)
5.5 肺通气的阻力(上) (授课教师 席姣娅)
5.6 肺通气的阻力(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5.7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授课教师 席姣娅)
5.8 要命的一氧化碳中毒——氧的运输(上)(授课教师 席姣娅)
5.9 氧的运输(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5.10 二氧化碳的运输(授课教师 席姣娅)
5.11呼吸节律的起源(授课教师 席姣娅)
5.12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肺牵张反射(授课教师 席姣娅)
5.13 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上)(授课教师 席姣娅)
5.14 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下)(授课教师 席姣娅)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6)
章节测验
消化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能表述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概念、意义及相互关系。2. 能列举各段消化道内机械性消化的运动形式及其生理作用。3. 能对比联系各种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作用。4. 能举例说明消化期各期消化液的分泌调节。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慢波、基本电节律、基础分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胆盐的肠-肝循环、分节运动。
6.1 消化导论 (授课教师 郑云洁)
6.2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授课教师 郑云洁)
6.3 胃内的化学性消化 (授课教师 郑云洁)
6.4 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 (授课教师 郑云洁)
6.5 机械性消化 (授课教师 郑云洁)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7)
章节测验
能量代谢和体温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知晓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使用简易方法计算能量代谢。2. 描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表述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常用表示方法及临床意义。3. 定义体温的概念,复述体温的正常值和生理波动特点。4. 列举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5. 阐述产热的调节反应和机体的散热过程、部位及方式。6. 描述温度感受器的种类、特点和生理意义。7. 知晓体温调节中枢。8. 阐明体温调节机制。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基础代谢率、体温、辐射、对流、传导、发汗。
7.1 能量代谢 (授课教师 朱敏洁)
7.2 体温及其调节 (授课教师 朱敏洁)
章节测验
肾脏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知晓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2. 描述肾血流量的特点及自身调节机制。3. 描述原尿的生成过程。4. 总结水和氯化钠的重吸收过程和特点。5. 归纳氢离子、铵根离子和钾离子的分泌和特点。6. 以糖尿病为例阐明渗透性利尿的机制。7. 以尿崩症为例阐明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泌调节。8. 阐明肾脏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主要作用机制。9. 描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清单: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管球反馈、球管平衡、渗透性利尿、肾糖阈、水利尿、清除率。
8.1 肾脏生理导论和肾血流量 (授课教师 高琳琳)
8.2 原尿的生成 (授课教师 高琳琳)
8.3 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授课教师 高琳琳)
8.4 渗透性利尿(授课教师 高琳琳)
8.5 酸碱平衡和血钾平衡(授课教师 高琳琳)
8.6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授课教师 高琳琳)
8.7 水利尿(授课教师 高琳琳)
章节测验
感觉器官的功能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能复述并举例说明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 说出视觉感受细胞及其适宜刺激、眼的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组成。3. 说明眼视近物时发生的三重反应及其各自的生理意义。4. 描述常见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方式。5. 对比暗视觉系统和明视觉系统的主要差异。6. 以视杆细胞为例,描述感光换能的基本过程,并总结其生物电的主要特点。7. 能说出听觉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8. 复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并对比气传导和骨传导的差异。9. 阐明人耳辨识不同声强和频率的声音的基本原理。10. 描述耳蜗生物电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特点。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感受器、感觉器官、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眼的远点、眼的近反射、眼的近点、瞳孔对光反射、辐辏反射、近视、远视、散光、简化眼、视力(视敏度)、视野、盲点、暗视觉系统、明视觉系统、明适应、暗适应、生理性盲点\听阈、最大可听阈、听域、气传导、骨传导、耳蜗微音器电位、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
9.1 感觉概述 (授课教师 梁华敏)
9.2 眼的折光功能(授课教师 梁华敏)
9.3 眼的感光换能作用(授课教师 梁华敏)
9.4 听觉(授课教师 梁华敏)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8)
章节测验
神经生理
课时目标:线上学习具体目标:1. 能描述快痛和慢痛的产生过程,对比躯体痛和内脏痛的异同点。2. 定义牵涉痛的概念并解释其产生机制。3.说出感觉传入的三级神经元接替模式。4.比较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5. 区分躯体运动的类型及特点:反射运动,随意运动,节律性运动。6. 举例说明脊髓水平的重要姿势反射:牵张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的反射弧,明确其生理意义。7. 比较脑干、小脑、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效果及异常表现。 需掌握的概念及英文专业词汇:痛觉、牵涉痛、肌梭、腱器官、脊休克、牵张反射、腱反射。 线下学习目标:掌握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易化、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学习和记忆形式和机制、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线下自主学习补充材料(一)
10.1 中枢如何分析感觉?——以痛觉为例(授课教师 高琳琳)
10.2 躯体运动的调控 (授课教师 郑云洁)
10.3 自主神经系统 (授课教师 王维)
线下自主学习补充材料(二)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9)
章节测验
内分泌生理
课时目标:具体学习目标1. 描述阐明激素的概念、分类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2. 举例说明含氮激素和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3. 对比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4. 复述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主要生理作用。5. 分析生长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6. 知晓催乳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7. 描述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的来源、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8. 列举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总结甲状腺激素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的特点,阐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9. 描述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3和降钙素的来源,分析并归纳三种激素在钙磷代谢中的作用、分泌调节及三种激素间的相互联系。10. 描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11. 说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描述其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12. 知晓肾上腺髓质激素种类及作用。 需掌握的概念和英文专业词汇清单:激素、允许作用、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调节肽、生长激素、催乳素、缩宫素、甲状腺激素、粘液性水肿、呆小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1.1 腺体与激素概述 (授课教师 王维)
11.2 垂体激素 (授课教师 王维)
11.3 生长激素 (授课教师 王维)
11.4 甲状腺激素 (授课教师 王维)
11.5 胰岛素 (授课教师 王维)
11.6 肾上腺皮质激素 (授课教师 王维)
补充材料:生理学家剪影(10)
章节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朱大年主审,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鲁友明、胡志安主编,生理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22年
(3)闫剑群主编,Human Physiology(改编教学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4) 胡还忠、牟阳灵主编. 医学机能实验教程,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6。
(5)席姣娅、牟阳灵主编,The Handbook of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6)席姣娅主编,生理学精讲精练,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8。
(7) 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6.生理/生理学
常见问题
问题 1:本课程是跟人卫社第九版《生理学》教材配套吗?
回答 : 是的。
问题 2: 视频有字幕吗?
回答 : 有的。视频区右下角可修改设置为隐藏字幕。
问题3:视频播放不流畅怎么办?
回答:课程视频区右下角有清晰度设置,学员可根据实际网速选择标清、高清或者超清格式。
问题4: 本课程有老师答疑吗?
回答: 看看第一期的学员怎么说。
“课程内容讲解清楚,关键是有疑问可以讨论区提问,很快就能收到老师的回复,感觉很不错。”
“超级棒。。。不仅视频合理,老师回复也贼快。。。。爱了爱了”
问题5 : 听说生理很难,我不是学医的,能听懂吗?
回答:本课程第一期收获了很多来着非医科背景的学员,他们的评价是:
“视频内容易理解,老师很用心讲解,讨论区提出的疑问老师也会用心认真解答,非常棒!”
“老师很用心,将知识讲活了!”
“内容详细,简单易懂。”
课程邮箱:xj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