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05”方案调整后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其学科归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其功能定位是以历史形式完成思想政治功能。课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内容上兼具针对性、知识性和价值性;形式上兼具通俗性、启发性、多媒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以习近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为指导,针对当前社会舆论,设计了13个教学单元,讲述了从1840年至今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并日益走近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

◆课程特色

1)问题意识鲜明 针对性强 

本课程紧密关注社会思想舆论和学术动向,敢于直面学生困惑和社会关切,每一教学单元的设计皆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环环相扣,层层剖析。

2)内容丰富系统 说理性强 

本课程运用大量史料和教学案例,秉承“内容为王”的思想,力避“假大空”的空洞说教,力图以翔实的资料、缜密的逻辑性、彻底的理论性影响学生,征服学生,寓价值引导于知识性的传授过程中,力求将这门课程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金课。

3)形式多样新颖   接受性强

本课程运用了全媒体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丰富的内容以视频、大量的图片、名言警句、要点提炼、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并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善于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把真善美渗透到家常话,努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程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作为一门以历史形式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国史、国情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有助于理解和认同“四个选择”和今天的制度安排,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有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廓清思想迷雾,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引领航向。


授课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2. 让学生理解和认同“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3. 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4. 让学生巩固树立“四个自信”,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 初高中阶段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

  2. 通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

  3. 简单知悉相关国家领导人讲话以及社会舆论动向

参考资料

(一)经典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95、2012;

2.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96;

4. 《邓小平文选》(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14;

5.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

6. 《江泽民文选》(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

7. 《胡锦涛文选》(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16;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0.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7年8月1日);

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13.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14.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2019.3.18)

1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3.8.19)

16. 习近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5.17)

17.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

(二)具体章节参考书目

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3. (美)孔飞力:《叫魂》,北京三联,2013;

4.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

5. 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5年;

6.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7.(日)龟井兹明:《血证——甲午战争亲历记》,高永学、孙常信译,中央民族大学,1997; 

8.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9. 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0.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1. (美)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2. (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3. 牟安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14.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 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16. (美)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7. 李文海等《戊戌变法》,巴蜀书社,1986;

18.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版

19.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20.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1.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版;

22.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

23. (美)周策纵,陈永明译:《“五四”运动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24. (美)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的沈定一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5.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6. (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7.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 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9. 朱铃、张先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

30. (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红军长征史》,2016;

32. 萧锋:《长征日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3. 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2015;

3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5. 《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

36.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37. 廖盖隆:《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38.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北京三联,2002;

39.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40. 陈明显:《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1. 程波:《中共”八大决策”内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

42. 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3.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44. 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北京三联,2000;

45. 程中原:《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46.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社

47. 俞良早等:《邓小平理论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8. 薛驹:《十四大报告二十二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9. 王荣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

50. 吴丽萍:《十六大到十八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14;

51. 张冬生等:《科学发展观的多维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2. 唐中明:《攻坚克难  党的十八大专题讲座》,2013;

53. 叶笃初:《党章亮点与热议:从十二大到十八大》,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5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