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应用微生物技术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6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4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4)
spContent=本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面向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等生物各类专业学生,本课程在提高学习者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应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面向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等生物各类专业学生,本课程在提高学习者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应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应用微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立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微生物概论、微生物形态特征、营养、代谢、生长、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生态等微生物基础理论。

要求学生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学习微生物的基本技能和应用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服务于菌种培育、发酵生产、微生物检验等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该课程的学习对职业能力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能熟练完成:菌种培育、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培养、生物技术产品品质管理等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掌握:菌种培育、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培养等岗位的技能操作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课程大纲
概述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分类;2.清楚微生物的发展简史;3.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4.掌握微生物与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第一讲 概述
1.1微生物概念及特点
1.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3环境中的微生物
1.4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原核微生物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2.掌握细菌细胞结构和培养特征;3.掌握放线菌的概念、形态及结构;4.能够正确鉴定细菌形态与种类;5.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操作及原理。
第二讲 原核微生物
2.1 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2.2 细菌的细胞结构
2.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4放线菌
真核微生物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群体形态;2.熟悉酵母菌、霉菌的繁殖方式;3.掌握酵母菌生活史;4.掌握霉菌的菌丝分化。
第三讲 真核微生物
3.1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群体形态
3.2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3.3酵母菌的生活史
3.4霉菌的概念、基本形态和群体形态
3.5霉菌的菌丝体分化
3.6霉菌的繁殖方式
病毒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病毒的发现;2.掌握病毒的定义与特点;3.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4.掌握病毒的复制过程。
第四讲 病毒
4.1病毒概述(发现)
4.2病毒的定义与特点
4.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4.4病毒的复制
微生物营养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其生理功能;2.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应用及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第五讲 微生物营养
5.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其生理功能
5.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5.3培养基的分类及应用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方法;2.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典型生长曲线;3.掌握对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4.能够熟练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操作,进行无菌操作。
第六讲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6.1 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
6.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6.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壮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熟悉各种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和特点;2.掌握微生物的代谢的类型及特点;3.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第七讲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7.1 微生物代谢的类型
7.2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与发酵生产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的物质基础;2.熟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和过程;3.掌握微生物菌种的衰退、复壮及菌种保藏的技术原理;4.能够进行菌种的保藏和复壮。
第八讲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8.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8.2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8.3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8.4 菌种保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

参考资料

1. 教材:

《微生物基础》,于淑萍主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 参考书:

[1]《微生物学》,沈萍,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年,彩版。

[2]《微生物技术》,潘春梅,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实训技术》,陈玮、董秀芹北京:化工出版社,2010年。

[4]《微生物学》,诸葛健,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5]《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Jacquelyn G Black[]著,蔡谨主译,化工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6]《微生物学》,PrescottHarleyKlein Hans,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5版(影印版) 。

 

3. 教学网站:

[1]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633.html

[2]爱课程网https://www.icourses.cn/home/

[3]丁香园-微生物学技术讨论版(https://www.dxy.cn/bbs/index.html

[4]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www.micronet.cn/chinese/chinese.html

[5]中国发酵工业网https://www.cn-ferment.com/

[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s://www.im.cas.cn/

[7]发酵人论坛https://www.fajiaoren.com/

常见问题

声明

  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课程团队联系。

淄博职业学院
4 位授课老师
裴爱田

裴爱田

副教授

赵喜云

赵喜云

李庆云

李庆云

讲师

推荐课程

预防医学

周恒忠

14756人参加

天然药物学

贾雷

2972人参加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查欣

2674人参加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冯泽虎

115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