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欢迎大家学习《大学化学》课程,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利用化学学科方法论、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理解化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该课程在自然学科中的作用。通过《大学化学》的学习,为专业学习和创新研究奠定基础,也为需要职业资格认证的工作者提供全面、实用的“再学习”平台,亦可为教师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大学化学》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开放(土木、机电、环境、食品等相关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科学方法论,获得无机化学的整体知识结构,了解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原理。期待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及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从微观的角度学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内容,理解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亦可作为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大学化学》从微观物质结构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入手,学习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无机化学(主要)的基本概念、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包含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水溶液中的化学(含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应的分析)、物质结构基础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与现实生产及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在辨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揭示化学化工的一般原理和发展规律。


授课目标

《大学化学》的学习实现知识传授、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的统一。

知识目标: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从宏观的角度掌握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溶液中的四类平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计算;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将之解决化学问题。

技能目标:以科学方法和思维处理化学问题、解释化学想想、分析实验结果,将化学知识迁移至分析解决专业学习、生产和工程技术问题。

      素质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和观点铸造教育“魂”:正确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应用,正确认识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和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熟悉化学学科专用术语和化学元素符号,能够正确读写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2.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以及不同组成的物质具备的不同性质。

3.能够掌握简单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

4.了解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规律以及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5.熟悉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应的原理。

6.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物理意义。

7.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化学平衡移动的而影响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1.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七版。

2.  周伟红,曲保中主编,新大学化学,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四版。

3.  黄如丹主编,新大学化学学习导引,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4.  贾之慎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版。

5.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版。

6.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编,宋天佑主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

7.  周公度主编,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版。

8.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6版。

9.  华彤文,王颖霞,卞江等编著,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10.  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版。

常见问题

1. 《大学化学》面向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由于部分同学在高中未选修化学科目,具备的基础化学知识较为薄弱,可能导致对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困难、学习效率低等学习障碍。

2. 对于在读学生而言,《大学化学》的开课时间多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开始的基础课程,由于《大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量较大,课堂教学的教学容量较大,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建议学习者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调整学科学习方法和方式。

3. 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供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