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汽车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为后续汽车维修工考证、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检修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汽车机械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依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围绕“能力培养” 这一主线,精选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兼顾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技术资料应用能力,将64学时合理划分为六个教学模块。
先导课程:机械制图 并行课程:金工实训、汽车构造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工考证、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检修
同时,以“价值引领”为导向,提炼出课程蕴含的科学精神、辩证思维、价值取向等思政元素,促进职业习惯与思政素养的有效提升,实现了“职业能力+思政目标”的育人理念。
三、配套教材
(1)主要教材(教材内容与授课内容吻合,引入汽车专业知识,表达精炼、准确,图文并茂,提高学习兴趣)
(2)电子教材(纳入汽车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贴近本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配套视频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实训工单(活页式工单,明确学习任务,突出重难点学习)
知识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掌握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掌握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掌握常见机构、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熟悉常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践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及液压回路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
素质目标: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戴宽强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机械创新设计规律及方法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著作人:高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