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地球概论》(The Earth under The Sky )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天文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Astronomy)。该课程以地球为视角,系统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明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天象演化及其地理意义,是面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天文学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地球概论》是面向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天文学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天文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从地球视角,系统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础应用,明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课程内容包括星空区划、天体跟踪、天文观测、恒星与星系、太阳与太阳系、月球与地月系、地球、天象演化、观象授时与历法制定。 该课程强调地球观测视角,是面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基础天文学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 辨识四季星区、星座以及亮星,推算即时即地星空。

2. 熟悉中外星座及星宿的划分方案、相互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3. 掌握肉眼观测及跟踪天体周日与周年视运动的方法。

4. 掌握普通天文望远镜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

5. 掌握基于虚拟星空模拟软件辅助天文理论学习和天文观测的方法。

6. 熟悉宇宙不同尺度天体及天体系统结构、运动及其演化规律。

7. 熟悉星空、昼夜、四季、节气、月相、潮汐、日月食、行星会合、行星逆行等天象演化规律。

8. 熟悉基于天体视运动规律进行导航、授时和编历的方法。

9. 了解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象、浑仪、日晷和圭表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0.了解天文学发展历史中天文学家的主要贡献。


授课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 辨识四季星区、星座以及亮星,推算即时即地星空。

2. 熟悉中外星座及星宿的划分方案、相互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3. 掌握肉眼观测及跟踪天体周日与周年视运动的方法。

4. 掌握普通天文望远镜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

5. 掌握基于虚拟星空模拟软件辅助天文理论学习和天文观测的方法。

6. 熟悉宇宙不同尺度天体及天体系统结构、运动及其演化规律。

7. 熟悉星空、昼夜、四季、节气、月相、潮汐、日月食、行星会合、行星逆行等天象演化规律。

8. 熟悉基于天体视运动规律进行导航、授时和编历的方法。

9. 了解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象、浑仪、日晷和圭表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0.了解天文学发展历史中天文学家的主要贡献。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文理皆宜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试用教材

   《地球概论》,龙晓泳,主编,2019年第1版

选用教材

《地球概论》,金祖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版

主要参考书目

1.《简明天文学教程》,余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天文学教程》,上册,胡中为,萧耐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天文学教程》,下册,朱慈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基础天文学》刘学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大众天文学》,费拉马里翁著,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天文学简史》,伏古勒尔著,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