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该课程面向在校本科生与社会学习者,由商丘师范学院三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中原标兵刘福林教授创建与主讲,属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定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2020年当选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2017年当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当选为河南省教师教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04年当选为校级首届精品课程;并获河南省教师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4年)、二等奖2项(2016年、2018年)。该课程力争实现“一践行三学会”四领域目标。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如果您想提升自已的教学设计能力!如果您想了解教学设计的最新原创理论!如果您想成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请进入本课程学习。该课程面向在校本科生与社会学习者,由商丘师范学院三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中原标兵刘福林教授创建与主讲,属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定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

 该课程系统介绍了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任务,概述了指导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原则,具体介绍了中学生物学多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微型课的设计方法、说课的设计方法以及教案、教学板书、教学课件的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教案的设计、教学板书的设计、教学软件的设计、发现式探究理论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发现式探究理论课型的微型课设计、推理式探究理论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推理式探究理论课型的微型课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型的微型课设计、验证性实验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验证性实验课型的微型课设计、STS课型的课堂教学设计、说课的设计十四项内容。该课程力图体现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内容的时代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实现三领域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与理解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任务、理论和原则、方法与手段以及多种教学设计评价方式。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中学生物学教材内容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四个层面上完成具体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工作。3.素质目标,能够在思想与行动上热爱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充满教育情怀、落实课程思政学习,立德树人。

  该课程的特色亮点如下:

1)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教学视频体系、课后作业体系、学习测试体系、互动答疑体系、考试体系,为自主学习与检测提供了方便。

2)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了相关内容,建立了包括教学设计三维度模式、教学板书的设计、教学软件的设计、发现式探究的教学设计、推理式探究的教学设计、实验式探究的教学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STS的教学设计、说课设计九章内容的模块化内容体系,函盖了系统、课堂、课件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单个知识点与多个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理论课、验证性实验课、探究性实验课、STS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说课的设计。实行了一个知识点一个视频的模块化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创建有结构容量理论、教学设计三维度模式与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三项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并经查新与实践检验,有效地解决了系统、课堂、课件三个层面教学设计的理论问题。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掌握三大新的教学设计理论(结构容量理论、教学设计三维度模式、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理论课、验证性实验课、探究性实验课、STS);三种特殊课的教学设计(微课、微型课、说课)。对学习者快速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直接帮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3)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了理论+情境案例的教学策略,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形象知识的生动化,有效地化解了学习难点。有助于学习者有效掌握线上知识内容。

4)课程资源方面的改革:具有原创性、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整合性、先进性的综合特色。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1:能运用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知识宣传党的相关理论政策,做到立德树人、依法执教;具有从教意愿,达到职业认同、充满职业情怀,在行为上表现出从师范生向中学生物教师的角色转变。

课程目标2: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了解学科交叉,并有所实践;对中学生物学教师岗位进行过体认与实践,达到角色认同;熟悉教学设计与相关技术,课堂教学能力过硬。

课程目标3:充分理解和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的知识和要点,体认并实践过养成教育。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育人的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生物学的特点,有效地开展生物学育人。

课程目标4:了解国内外中学生物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活动反思与评价的方法和技能,以及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达成情况针对性提出改进、提高、创新措施;具备开展研究与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注重合作小组学习。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及生物学相关专业知识

参考资料

1.刘福林.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自编教材.

2.刘福林.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河南省教师教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OL].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刘福林, 李淑萍.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3):137-139.

6.刘福林.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构设计[J]. 教学与管理, 2005, (27):93-94.

7.刘福林, 李淑萍, 宋唯一, 康洁, 刘丹. 知识生活型规律模型[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10):1454-1461,1467.

8.刘福林.教学板书的新体系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 51-52.

9.刘福林.快速培养高师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3-114.

10.刘福林.学科教学论的课程架构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6,(8):118-119.

11.刘福林,李淑萍.平台爬坡模式——面向21世纪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98-100.

12.刘福林.高师生物专业德育信息传输系统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1,(6):50-5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 汪忠,刘恩山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常见问题

1.开设期次

    每年开设2期,春季与秋季各开设1期,以满足社会学习者与高校应用的需要。

2.费用问题

   免费。

3.适用范围问题

   该课程适用于在校大学生、在岗的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的人员学习。

4.社会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方法问题

   采用:线上学习+线下练习的学习方法。

5.面向高校的教学应用计划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可与我联系,将提供相关资料。手机:13592345288

6.学生互评批改是否必须完成

   是的,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且计入成绩。

7.课程表内的“时间点截止”问题

   课程表内的时间点将由系统自动控制,因此,一定要记清,按时完成任务。一旦错过,无法弥补。建议提前完成。

8.“讨论”问题

   本课程设置有36个讨论题,每题每位学生须发言至少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