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认证学习
唐代文化史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10日 ~ 2025年07月18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28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2)
spContent=唐朝处于我国帝制时代的鼎盛阶段。在唐代289年间,我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哲学和宗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文学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史学全面发展,成果显著。士大夫钟情书法,妙研丹青,对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音乐舞蹈大放异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天文历法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唐代文化的繁荣,不仅对唐朝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处于我国帝制时代的鼎盛阶段。在唐代289年间,我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哲学和宗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文学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史学全面发展,成果显著。士大夫钟情书法,妙研丹青,对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音乐舞蹈大放异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天文历法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唐代文化的繁荣,不仅对唐朝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慕课的形式,讲述唐代教育、哲学、宗教、文学、史学、艺术、天文、科技、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唐代文化的主要因子,认识唐代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丰富性和先进性,还可认识唐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在传授知识、启迪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博大精深的唐代文化,树立民族与文化自信。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时空特征和发展原因。
1.1 唐代文化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化
1.2 唐代文化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化
1.3 唐代文化发达的原因
1.4 唐代文化的时空特征
1.5 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
1.6 唐代不拘一格的文化交流
1.7 唐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1.8 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唐代的教育与科举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的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1 唐代的教育体系
2.2 唐代的教学内容
2.3 唐代的教学管理
2.4 唐代的科举制度
2.5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
2.6 唐代科举考试内容
2.7 唐代的放榜与宴集
2.8 唐代教育与科举的关系
唐代的哲学与宗教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儒、释、道的发展状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1 唐代的儒学
3.2 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3.3 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3.4 道教在唐代的兴盛
3.5 佛教的创立
3.6 八相成道(上)
3.7 八相成道(下)
3.8 佛教的基本教义
3.9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及其中国化(上)
3.10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及其中国化(下)
3.11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3.12 儒、佛、道的关系
3.13 玄奘取经(上)
3.14 玄奘取经(下)
3.15 武则天崇佛
3.16 七迎佛骨
3.17 会昌法难
唐代的文学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4.1 唐代文学发达的原因
4.2 唐代诗人概说
4.3 唐代诗人 李白
4.4 唐代诗人 杜甫
4.5 唐代诗人 白居易
4.6 唐代诗篇(上)
4.7 唐代诗篇(下)
4.8 唐代散文(上)
4.9 唐代散文(下)
4.10 唐代小说
唐代的史学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史学发展的原因及主要成就。
5.1 唐王朝对史学的重视
5.2 唐代的修史制度
5.3 唐代前代史研究成果
5.4 唐代当代史研究成果
5.5 唐代史学体裁的创新
唐代的艺术
课时目标:通过唐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认识唐代的文化交流。
6.1 唐代书法发展的条件
6.1.1 初唐书法
6.1.2 盛唐书法
6.1.3 中晚唐书法
6.2.1 唐前期绘画
6.2.2 唐中期绘画
6.2.3 唐中晚期绘画
6.3 唐代音乐概况
6.3.1 唐代音乐机构
6.3.2 唐代音乐流派
6.3.3 常见乐器
6.3.4 乐谱与名曲
6.4 唐代乐舞的特色
6.4.1 宫廷舞蹈
6.4.2 民间舞蹈
6.4.3 表演性舞蹈 健舞
6.4.4 表演性舞蹈 软舞
唐代的礼法
课时目标:了解唐代礼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7.1 国家礼制——吉礼
7.2 国家礼制——宾礼、军礼
7.3 国家礼制——嘉礼、凶礼
7.4 民间礼俗——婚礼习俗
7.5 民间礼俗——丧葬习俗
7.6 节日习俗(上)
7.7 节日习俗(下)
7.8 尚武风气
7.9 文苑风气
7.10 生活时尚(上)
7.11 生活时尚(中)
7.12 生活时尚(下)
唐代的科技
课时目标:通过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了解唐代的科技成就。
8.1 天文学
8.2 地理学
8.3 数学
8.4 医学
8.5 农业科技
8.6 铸造技术
8.7 制瓷技术
8.8 纺织技术
8.9 建筑技术
8.10 印刷技术
唐人的日常生活
课时目标:通过衣食住行,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
9.1 唐代饮食(一)
9.2 唐代饮食(二)
9.3 唐代饮食(三)
9.4 唐代饮食(四)
9.5 唐代饮食(五)
9.6 唐代饮食(六)
9.7 唐代家具——床
9.8 唐代家具 —— 围帐 屏风
9.9 唐代家具 ——几
9.10 唐代家具 ——书几
9.11 唐代家具 —— 柜子
9.12 唐代常见装饰纹饰(上)
9.13 唐代常见装饰纹饰(下)
9.14 唐代玻璃
9.15 唐代瓷器
9.16 唐三彩
9.17 唐代妇女首饰(上)
9.18 唐代妇女首饰(下)
9.19 唐代服饰(上)
9.20 唐代服饰(下)
9.21 唐代美容化装(上)
9.22 唐代美容化装(中)
9.23 唐代美容化装(下)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国通史或唐史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李斌城:《唐代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徐连达:《唐朝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赵文润主编:《唐代文化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高明士:《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宋大川:《唐代教育体制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刘海峰:《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文津出版社,1991。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聂石樵:《唐代文学史》,中华书局,2007。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余才林:《唐诗本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岳纯之:《唐代官方史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牛致功:《唐代史学与墓志研究》,三秦出版社,2006。

王元军:《唐代书法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刘凌仓:《唐代人物画》,中国古典美术出版社,1958。

朱继美:《唐代仕女画》,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关也维:《唐代音乐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沈冬:《唐代乐舞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柏红秀:《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叶栋:《唐代音乐与古谱译读》,陕西省社科院编印,1985。

刘青弋编:《中国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郑学檬:《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陈玲:《〈唐会要〉中国科技思想》,科学出版社,2008。

姜生:《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科学出版社,2010。

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张文昌:《唐代礼典的编纂与传承》,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08。

任 爽:《唐代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志慧:《唐代文苑风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常见问题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陕西师范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王双怀

王双怀

教授

吴小龙

吴小龙

讲师

介永强

介永强

教授

推荐课程

数理统计不挂科-1小时学完数理统计【新版】

猴博士爱讲课

185522人参加

大学物理不挂科-1小时学完力学

猴博士爱讲课

303819人参加

大学物理不挂科-1小时学完光学

猴博士爱讲课

296395人参加

大学物理不挂科-1小时学完振动与波动学

猴博士爱讲课

29812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