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以“关中文化”命名,体现了多元共建的思路和对通识课程的性质把握。以上述周秦、汉唐、宋明清等三个主要阶段为侧重点,以时间线索为主轴,以文、史、哲、艺术、民俗等为铺排,将“关中文化”这一大视角纳入到具体领域中来。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大对关中文化的了解,通过课外研讨和实践考察辅助教学,增深学生对关学的体悟,对文化的感知,进一步提升我们对关学与关中文化的自觉自信和精神共鸣。
领略关中风采,品味关中文化
丰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
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第一讲 关学与关中文化概论
第一节 一方水土一方人
第二节 关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关学与宋明理学
第四节 对关学学风的几点反思
第一讲单元测验
第二讲 关中之关与文化通道
第一节 如何理解关中
第二节 陇关及其文化通道
第三节 萧关及其文化通道
第四节 函谷关及其文化通道 上
第五节 函谷关及其文化通道 下
第六节 散关及其文化通道
第七节 武关及其文化通道
第二讲单元测验
第三讲 西周礼德与大秦变法
第一节 周初政治思想的变革
第二节 周代礼仪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战国中期秦国变法运动与崛起 上
第四节 战国中期秦国变法运动与崛起 下
第三讲单元测验
第四讲 汉唐长安与西域文明
第一节 长安自古帝王都
第二节 隋代大兴城
第三节 唐代长安城
第四节 唐代之后长安城
第五节 长安与西域
第六节 丝绸之路与物种交流
第四讲单元测验
第五讲 天府之国:从十三朝到西安城
第一节 天府之国 千年古都
第二节 礼乐中国 赫赫宗周
第三节 秦王扫六合 挥剑决浮云
第四节 滔滔热血 大汉衣冠
第五节 风中之烛 融合坚守
第六节 大兴名城 隋唐气象
第七节 盛世繁华 绮丽旧梦
第八节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第五讲单元测验
第六讲 佛教文化与关中
第一节 关中与中国佛教六大祖庭
第二节 关中与中国佛教六大高僧
第三节 关中与中国佛教六大宗派
第四节 关中与中国佛教经典翻译
第五节 佛教思想对张载哲学的影响
第六节 关中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
第六讲单元测验
第七讲 道教文化与关中
第一节 周秦时期:道教思想的酝酿形成
第二节 汉唐时期:道教教派纷呈及其发展流变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全真道的形成与流行
第四节 关中地区现存重要道教宫观简介
第七讲单元测验
第八讲 千年儒脉:儒学在关中的发展
第一节 燕伋:望鲁尊师
第二节 董仲舒:独尊儒术
第三节 刘向:天禄校书
第四节 扬雄:西道孔子
第五节 马融:绛帐传薪
第六节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七节 孔颖达:经学一统
第八节 韩愈:重继道统
第八讲单元测验
第九讲 张载其人及其关学思想
第一节 张载生平 上
第二节 张载生平 下
第三节 太虚即气 上 辟佛老
第四节 太虚即气 下 提新说
第五节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第六节 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第七节 六有 四为
第八节 民胞物与
第九节 张载关学的历史地位
第九讲单元测验
第十讲 明清关学及其发展流衍
第一节 宋元关学概述
第二节 金元时期关学传衍
第三节 明代关学传衍(上)
第四节 明代关学传衍(下)
第五节 清代关学源流(上)
第六节 清代关学源流(中)
第七节 清代关学源流(下)
第十讲单元测验
第十一讲 关学的近现代走向:从做人精神到学风特质
第一节 张载开创关学的基本规模
第二节 明代关学的自觉与对理学各派的融汇
第三节 关学的做人精神与学风特质
第四节 研究宋明理学的几点体会
第十一讲单元测验
第十二讲 唐诗繁荣与关中士风
第一节 读书求仕之风
第二节 忧民济时之风
第三节 品诗论文之风
第四节 尚友送别之风
第五节 狂放酒侠之风
第六节 山水游隐之风
第十二讲单元测验
第十三讲 关中古今书法家概要
第一节 古代关中的书法家 上
第二节 古代关中的书法家 下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关中书法家
第四节 二十世纪的关中书法家
第十三讲单元测验
第十四讲 关中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华胥与关中的始祖文化
第二节 农业神后稷与农历
第三节 早期小麦的播种与关中面食
第四节 灶神、门神与关中的家神信仰
第五节 老腔、皮影、泥塑、木板年画
第六节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第十四讲单元测验
第十五讲 关中传统民居及其艺术
第一节 关中传统民居历史
第二节 关中传统民居现状
第三节 空间要素与平面布局
第四节 立体造型艺术
第五节 平面装饰艺术
第六节 传统民居的现代转型
第十五讲单元测验
第十六讲 秦岭文化与生态文明
第一节 秦岭区位条件
第二节 秦岭地缘格局
第三节 秦岭地域特色与文化
第四节 秦岭的文化价值
第五节 秦岭的生态价值
第六节 秦岭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六讲单元测验
第十七讲 文学陕军与关中文化
第一讲 何谓“文学陕军”
第二讲 建构活态的“关中文化”
第三讲 “创业”柳青与长安“生活文化”
第四讲 陈忠实对“关中文化”的忠实
第五讲《白鹿原》与关中文化
第六讲 文学/文化陕军的再出发
第十七讲单元测验
第十八讲 千年传承与时代回响:关中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关中文化的形成及其与三秦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地分析和辨证地看待关中文化的农耕文明特色
第三节 新时代关中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实践创新:理念、原则、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
第十八讲单元测验
没有预备知识。课程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容,凡对于关中文化感兴趣者,皆可修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2012年6月。
冯从吾:关学编,中华书局,1987年9月。
刘学智:关学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许抗生等:中国儒学史(两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陈启智: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丁为祥: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89年版。
黄留珠:《西安通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足立喜六著 王双怀 淡懿诚 贾云译:《长安史迹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向辉:《大西安画传》,西安出版社,2018年3月。
吴言生:《佛都长安》,段新龙著,陕西出版集团2010年版。
吴言生:《长安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丛书》(1套6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
卿希泰:简明中国道教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潘存娟:全真丛林八仙宫,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
Q: 如何加入《关中文化十八讲》的课程学习 ?
A:
第一步:点击网页右上角,注册中国大学mooc帐号(注意使用有效邮箱,以免结课证书无法正常发放)
第二步,在《关中文化十八讲》课程介绍页内,点击【立即参加】,即可加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