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孔子曰:“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是故夫子有謂“不學《詩》,無以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詩經》是周代禮樂文明的直接產物,是周代現實社會的直觀反映,它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內容,為後人提供了一面認識西周社會的鏡子。《詩經》收錄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批詩歌創作,上限在西周之初,下限在春秋中葉,前後經歷五、六百年。這一段時間裡,保存於後世的文獻資料有限,有些文獻還存在著真偽紛爭,《詩經》則無任何真偽問題,所以被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認為是最可信的文獻資料。

《詩經》內容豐富,有很強的現實性。許多作品表現出對時政的規勸和批評,對國事的關注和憂心,對生活的嗟歎和思考,對婚姻愛情的悲喜和傾訴,顯示了執著現實的可貴態度和直面人生的積極精神。《詩經》創立了許多母題,一直為後代文人傳承和再現。如征夫思女之念,棄婦無助之苦,悲秋傷春之慨,送行離別之情,又如黍離之悲(亡國),板蕩之鑒(戰亂),棠棣之愛(兄弟),嚶鳴之求(朋友),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其最大的貢獻,在於奠定了國民的文化心理,促進了民族精神的凝聚與形成。

漢代以降,《詩經》由儒家一派之經變為王朝乃至天下的經典,在歷朝歷代都受到極大的重視,有關研究著述至少在兩千種以上。大體說來,《詩經》學的發展,經歷了《詩經》的成書、《詩經》在春秋戰國的流傳、兩漢四家詩紛爭、鄭玄王肅之爭與《詩經》漢學的終結、《詩經》宋學、《詩經》清學等幾個階段。

本課程基於對周文化一體性的認識,採用主旨分類的編排方式,打破了《詩經》原有篇目的順序。這不僅有利於初學者切實有效地把握《詩經》一書的整體內容,且有利於研究者從整體上把握周代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風貌。課程共計八章,第一章講述《詩經》的概況,包括《詩經》的成書、基本特徵、分類、地域和時代以及《詩經》的讀法等方面。第二到八章按類別講解《詩經》的農事詩、戰爭詩、勞役詩、婚戀詩、宴飲詩、讚美祝福詩和諷刺勸告詩。另有一章是以上專題之外重要詩篇的選讀。每章約6-11課時,每課時約10-15分鐘,每週學習時間約1.5-2.5小時,其中第五章婚戀詩和第七章讚美詩內容較多,每週學習時間約3小時,在進入此章學習時還請同學們注意靈活把握時間。

 

關於山東大學尼山學堂國學經典系列慕課的詳細介紹,可以從以下鏈接參看:

web端鏈接:https://www.icourse163.org/topics/Chinese2018 

移动端鏈接:https://www.icourse163.org/topics/Chinese2018_m

授课目标

初學者能够把握《詩經》的基本內容,藉以了解周代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風貌,為更深層次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礎。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繁體字識讀的能力;

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基本常識。

参考资料

1.高亨:《詩經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月;

2.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10月;

3.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11月;

4.聶石樵:《詩經新注》,濟南:齊魯書社,20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