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美,不只是抽象的理论,也是感性的欣赏;美,不仅仅隶属于艺术的王国,也包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一起踏上曼妙的寻美之旅。无疑,我们并非为你提供一种实用的谋生技能,我们希冀筑造一座小巧的精神庙宇,并向你发出真诚的邀请。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既有美学理论的阐释,又有美的现象和形态的生动呈现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美理想和情趣,贴近他们的审美关怀,与他们一起解答审美疑问,增长美学知识,从而提升审美修养和素质。课程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 导论,通过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界定以及席勒的“情感教育”理论,提出我们对美育的认识;接着由现代美育之路转向对当代美学 “艺术之死”、“美育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第二章 美术之美,首先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接着梳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并从中总结出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

  第三章 诗歌之美,则从意象创造、情感律动两个方面提出创作的本质,试图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并试图解释当代语境下诗歌与诗人的存在价值。

  第四章 戏剧之美,梳理其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从戏剧的艺术表现本质上阐述了虚拟性、时空性、戏剧场等概念。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体验当代戏剧作品。

  第五章 人生之美,试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和自我。从“向死而生”的命题中解读存在的价值。理解人类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的社会意义。最后回到当下,如何在物欲中寻求真我。

  第六章 小城之美,本章抓住潮州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的美好,突出生活化、日常化特点,彰显小城慢生活中自成体系、荣辱不惊的美学态度。

  人文教育的内核与其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如说是美育。通过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大学美育》慕课由此而生。


授课目标

1.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

2.借助新媒体手段,适应媒体变革带来的对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美育十五讲》(曾繁仁著)

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常见问题

我是否需要课本?

不需要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