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公安人力资源管理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2月27日 ~ 2022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55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
spContent=刑警、交警、乘警傻傻分不清楚?局长、队长、警长心里不明觉厉?民警、辅警、警员看得眼花缭乱?成为一枚英武帅气的警官需要经过几重考验?换上白衬、成为高级警官必须锻造哪些素质?在派出所工作有没有职业发展前途?警察的工资待遇怎么样,帅气的执法有没有保障?…你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本课程着眼公安人力资源“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管理,讲述公安机关的职位管理、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公安人力资源的招录与配置、公安人力资源实战化训练、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公安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障等内容,带您近距离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本门课上您将会听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实现人和岗位的有效匹配,让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想要听到更多的声音,请关注本课程,管理学博士和您聊聊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那些事儿。
刑警、交警、乘警傻傻分不清楚?局长、队长、警长心里不明觉厉?民警、辅警、警员看得眼花缭乱?成为一枚英武帅气的警官需要经过几重考验?换上白衬、成为高级警官必须锻造哪些素质?在派出所工作有没有职业发展前途?警察的工资待遇怎么样,帅气的执法有没有保障?…你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本课程着眼公安人力资源“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管理,讲述公安机关的职位管理、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公安人力资源的招录与配置、公安人力资源实战化训练、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公安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障等内容,带您近距离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本门课上您将会听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实现人和岗位的有效匹配,让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想要听到更多的声音,请关注本课程,管理学博士和您聊聊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那些事儿。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根据《公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为本科公安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铁道警察学院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

【这门课学习哪些内容】课程将公安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编制与职位管理、素质测评、招录与配置、实战化训练、绩效管理、激励与保障等知识单元;将理论前沿与实战发展融合贯通,运用法规条文、新闻报道、影音资料、图文并茂、现场教学等多维度、多方位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学完后可以获得什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业务知识,逐步培养调研、分析、写作、沟通等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和核心能力,从而增进对公安工作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为今后从事公安管理有关工作奠定基础。非公安院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大体上了解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在公安机关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拓展视野。

【这门课有什么亮点】课程重视思政元素与知识内容的融合,着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021年1月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课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020年7月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探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极实施翻转课堂,广泛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和内容,熟悉公安队伍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方针、政策,掌握公安人力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任免交流训练、奖励与惩戒、激励与保障等主要知识单元的核心内容。

【技能目标】基本掌握职位分析与评价、人力资源测评、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方法,能够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情况,较为熟练地将其应用到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并探索将上述方法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提升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素质目标】辨识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不足,理解我国选人用人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会中国特色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性、时代性、适用性,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向管理要警力”的理念。

课程大纲
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培育“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向管理要警力”的理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才观,理解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增强作为预备警官的荣誉感、使命感。【学习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地位与作用等知识点,熟悉当前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思路、要求与举措,能够简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理念差异,增进对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客观认知。
1.1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范围、特点
1.1.1人力资源的内涵
1.1.2公安人力资源的范围
1.1.3公安人力资源的主要特点
1.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异同
1.2.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演进
1.2.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比较
1.3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1.3.1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环节
1.3.2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4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进展
1.4.1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背景
1.4.2“十八大”以来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新举措
公安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理解并认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理解我国历史上选官用人制度的先进性,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解并认同“改革强警”理念。【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公务员管理基本制度,熟悉我国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分类管理制度,掌握公安机关协管干部工作体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我国铁路公安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透过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加深对铁路公安工作的认知、理解、认同。
2.1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
2.1.1党管干部原则
2.1.2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
2.1.3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
2.2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2.2.1公安机关的组织结构
2.2.2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
2.3公安人力资源分级分类管理体制
2.3.1公安人力资源分级管理
2.3.2公安人力资源分类管理
2.3.3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体制
2.4铁路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4.1铁路公安机关领导体制改革
2.4.2铁路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公安机关的编制与职位管理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在了解编制管理法规的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在理解规划的基础上培育前瞻性、系统性观念,在对公安工作的分析中理解人民警察精神,在对公安民警职务序列改革的研讨中增进对公安工作的情感认同。【学习目标】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理解公安机关编制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人力资源规划的联系,熟悉工作分析的内容与方法、职位评价的要素和原则,知道公安机关任职管理的基本程序,能够依据相关理论知识评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改革,增进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的全面认识。
3.1公安机关的编制管理
3.1.1公安编制管理的性质与内涵
3.1.2公安编制调整的影响因素与程序
3.2公安机关的职位设置
3.2.1公安机关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
3.2.2公安机关的职务序列改革
3.3公安机关的任职管理
3.3.1公安民警职务的升降管理
3.3.2公安民警职务的任免管理
公安人力资源的素质测评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增进对习近平关于人才评价重要论述的理解和认同,理解我国人才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公安人力资源测评活动中体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学习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的内涵、功能与方法,理解公安人力资源胜任素质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熟悉人力资源胜任素质的常见模型,能够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简单的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实施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育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思维方式。
4.1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概述
4.1.1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的内涵
4.1.2公安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的方法
4.2公安人力资源胜任素质的理论基础
4.2.1人力资源测评的客观基础
4.2.2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基础
4.3公安人力资源胜任素质模型
4.3.1胜任素质模型概述
4.3.2公安民警胜任素质模型
公安人力资源的招录与配置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在认识公安民警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中树立“改革强警”理念,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党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作为预备警官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本领恐慌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目标】了解公安机关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熟悉公安民警招录制度改革的背景、举措、影响,结合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实际客观、全面、准确评价招录制度改革政策;理解公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涵及主要方式,知道当前公安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问题,能够提出优化公安人力资源配置的建议;熟悉公安人力资源交流和回避制度,能够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锻炼比较分析、深度思考的能力,树立“向管理要警力”的意识。
5.1公安人力资源的招录制度
5.1.1公安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
5.1.2公安民警招录制度改革
5.1.3警务辅助人员的招录制度
5.2公安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5.2.1公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5.2.2公安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问题
5.2.3公安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
5.3公安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回避
5.3.1公安人力资源的交流制度
5.3.2公安人力资源的回避制度
公安人力资源的实战化训练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在学习、理解公安人力资源实战化训练的过程中,增进对公安工作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公安民警的职业精神、感悟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在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民警训练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感受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培育科技强警的理念、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目标】掌握公安民警“四级体系、四种类型”训练管理体系,熟悉警务辅助人员训练管理基本情况;了解公安人力资源实战化训练的基本要求与创新做法,理解“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模式的内涵,关注各地公安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智慧训练的创新举措,培育创新思考能力,提升实战导向学习意识。
6.1公安人力资源的训练管理体系
6.1.1公安民警的训练管理体系
6.1.2公安民警的训练内容
6.2公安人力资源训练的实践创新
6.2.1公安人力资源的实战化训练
6.2.2信息化条件下的公安人力资源训练
公安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服务观;了解我国历史上官员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对绩效的理解中感受公安民警的职业精神。【学习目标】了解绩效的内涵及主要类型,理解公安人力资源绩效的内涵、内容及测量方式,熟悉目标管理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过程,掌握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流程、偏差及其控制,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目标管理法,自觉摒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陈旧的不合理观念,培育绩效意识、方法意识、科学思维。
7.1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
7.1.1公安人力资源绩效的内涵
7.1.2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
7.1.3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容
7.2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方法
7.2.1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7.2.2目标管理法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7.3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流程
7.3.1公安人力资源考核的基本流程
7.3.2公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偏差及控制
公安人力资源的激励与保障
课时目标:【思政目标】提升法治意识、纪律意识、底线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增进对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的认同,增强作为预备警官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目标】理解管理活动中激励相关理论的内涵,熟悉公安人力资源激励实践做法,了解公安人力资源奖惩制度主要内容,掌握公安人力资源职业保障的制度体系,了解公安人力资源执法权益保护的最新进展,熟悉公安人力资源辞职、辞退与退休的具体规定,引导学生结合公安机关职务序列改革等政策环境,思考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培育学生投身公安事业的奉献精神、谋划职业发展的前瞻意识。
8.1公安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
8.1.1公安人力资源激励的内涵
8.1.2典型的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8.1.3公安人力资源激励的路径及改革
8.2公安人力资源的奖惩制度
8.2.1公安民警的奖励制度
8.2.2公安民警的惩戒制度
8.2.3警务辅助人员的奖惩制度 8.3公安人力资源的职业保障
8.3.1公安人力资源职业保障概述
8.3.2公安人力资源的执法权益保护
8.3.3公安人力资源的退出管理
8.4公安人力资源绩的职业发展管理
8.4.1公安人力资源职业发展管理的内涵
8.4.2青年民警的职业发展管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校学生需要在修读并通过“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导论”课程考核后可学习本课程, 应当基本掌握以下知识点:(1)管理的对象和基本职能;(2)管理学中激励相关理论的内涵;(3)我国行政管理中“条块”体制的内涵;(4)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5)我国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6)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内涵;(7)公安民警职业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8)公安机关教育训练管理体系的内涵。

非本校学生可以在修读“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以拓展视野,应当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涵;(2)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公安队伍管理中基本法规的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

著作类

[1] 彼得·德鲁克.人与绩效:德鲁克管理精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范瑛.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

[3]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4] 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5] 李中斌.工作分析理论与实务(第3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6]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 孙柏瑛,祁凡骅.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孙健敏.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技术(第2版)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9] 王毅虹,孙晓东.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10] 魏永忠,苏娜.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简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

[11] 魏永忠.警力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12] 徐世勇,李英武.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3] 张慧文.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4] 张旭霞,包法宝.公务员制度(第2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15]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论文类

[1] 安瑛.我国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0(03):136-142.

[2] 陈高飞.基于排队理论的警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3] 冯建义,刘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教育训练体系构建探析——基于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视角[J].公安教育,2016(03):26-29.

[4] 李国和,朱孝兵.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现状分析与应对之策[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03):70-79.

[5] 刘家希,丁勇.激励理论在我国公安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8,20(01):98-101.

[6] 柳阳.公安派出所民警激励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9(01):118-120.

[7] 申振翔.我国公安警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8] 王能武. 警察岗位核心能力标准及评价的构建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2(05):117-120.

[9] 王万青.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青年民警激励机制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34(01):26-30. 

[10] 邢贺超.人才培养导向的公安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模式研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9,29(01):120-128.

[11] 徐志林.警察职业能力与警察职业能力培养[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24(01):72-78.

[12] 余凌云.警察权划分对条块体制的影响[J].中国法律评论, 2018(03):38-46.

[13] 袁春瑛.论职业锚理论在公安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5(02):92-96.

[14] 赵炜.公安机关结构改革论纲[J].公安研究, 2013(05):71-76.

[15] 赵炜.公安机关体制改革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0(06):103-110.

法规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

[2]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2019)

[3] 《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2019)

[4]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2019)

[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9)

[6]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2007)

[7]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2015)

[8]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2014)

[9] 《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2019)

[10] 《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97号)

[11] 《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

[12] 《河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

[13] 《河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层级和薪酬管理办法》

[14] 《河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奖励办法》

[15] 《河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抚恤优待办法》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Q :  哪些学生可以学习本课程?

A :  本课程潜在的学习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铁道警察学院公安管理学专业学生,第五学期线下学习本课程,线上同步学习,开展混合式教学;(2)其他公安司法类院校公安管理学、警察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在线下学习本校“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的同时,将学习本课程作为辅助,提高学习的获得感;(3)其他院校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对警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学习本门课程,作为扩充知识、拓展视野之用,巩固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容。

Q :  本课程什么时候开放?每次开放多少学时?

A :  本课程一般在秋季学期开放,一般为9月初,每周开放2学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春季学期开放,每周2学时。首次开放在2022年春季学期。

郑州警察学院
3 位授课老师
邢贺超

邢贺超

讲师

孙国良

孙国良

讲师

王晋

王晋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3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