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要求在短时间内针对世界第四大杀伤性灾害天气——强对流天气做出精准判断,为公众提供及时预警,是气象预报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部分。参与短临预报课程,意味着你将开启一段揭示强对流天气奥秘的旅程:我们会一起解析这些风云变幻背后的科学原理,探索强天气变化的前因后果,了解AI技术为短临预报带来的改变;并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和互动讨论学会如何利用卫星、雷达、风廓线等多源气象数据,预测未来的强对流天气走势,掌握短临预报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近年来极端的对流天气频发,极易造成严重灾害。中国气象局要求加强极端天气和强对流监测预警服务,强对流临近和短时预报(简称“短临预报”)相关人才需求迫切。《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正是针对这一需求,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大气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旨在让学生掌握强对流天气预报理论;熟练运用精细化预报方法,基于多源气象资料独立分析实际发生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并制作短临预报;锤炼科学创新素养;树立投身现代化气象事业的理想信念。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

证书要求

1.  本课程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84分为及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2.  总评成绩计算方式:视频学习(20%)+单元测验(10%)+ 单元作业(20%)+课堂讨论(10%)+ 期末考试(40%)

视频学习:根据视频学习时间长度占视频总长打分,全部学完得满分;

单元测验:根据所完成的每章章节测验进行打分,由客观题构成;

单元作业:根据课程中所布置的单元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第4、5章),由客观题或问答主观互评题构成;

课程讨论:要求在“课堂交流区”中积极参加讨论互动,发帖和回帖总数达5条以上; 期末考试:由客观题和主观互评题(问答)构成。

3.   开放课程没有证书。


参考资料

教材:

《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教程》ISBN:9787502966140;王丽娟 江燕如 唐卫亚 侯瑞钦 钱代丽 徐菊艳 龚建福 杜宁珠编著,气象出版社, 2017.


参考用书:

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编著, 2007. 

2.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第四版(MICAPS4.0)客户端使用指南, 气象出版社,高嵩等编著,2017. 

3.现代天气预报技术,气象出版社,孔玉寿等编著,2005(第二版). 

4.强天气预报员培训手册,全国气象部门预报员轮训系列讲义;熊秋芬 等编译,2011. 

5.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全国气象部门预报员轮训系列讲义;俞小鼎主 编,2011. 

6.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实习教程,气象出版社,谭桂容、郭志荣、陈 旭红编著,2017. 

7.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气象出版社,江燕如、王丽娟、钱代丽、郭志荣 等编著,2016. 

8.天气学分析基础,气象出版社,唐卫亚、王丽娟、徐菊艳、侯瑞钦、 钱代丽编著,2016.

9.中尺度气象学,气象出版社,寿绍文、励申申、寿亦萱、姚秀萍编著,2009.

10.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气象出版社,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周小刚、吴洪、邓北胜、宋燕编著,2006.

11.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气象出版社,孙继松、戴建华、何立富、郑媛媛、俞小鼎、许爱华编著,2014.

12.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气象出版社,俞小鼎、王秀明、李万莉、费海燕、袁薇编著,2020.

13.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气象出版社,章国材编著,2011.

14.卫星气象学,气象出版社,陈渭民编著,2017.

15.龙卷形成原理与天气雷达探测,气象出版社,张培昌、朱君鉴、魏鸣编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