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管理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由资深教授带队,是依托我校大气科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的特色课程。本课程在我校已开设12年,采用本校自编出版的教材,授课对象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拓展到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生。团队老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课程思政重点课题等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改项目。与中国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气象行业部门长期合作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本课程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按照“强基础、显特色、重融合”的创新思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1)强基础:依托公共管理学科基础,发挥气象学科优势,融合政治、经济、环境等多学科知识,深度体现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宗旨。(2)显特色:集成运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实现学以致用目的。(3)重融合:注重校内外师资融合、线上线下媒介融合、文理工学科融合,采用情境案例等教学形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共气象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是依托我校大气科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开设的特色课程。该课程围绕公共气象管理过程,融合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度体现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宗旨。该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公共气象管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及其基本过程,掌握公共气象管理的组织及其结构、权力、职责与职能等基本知识,理解公共气象管理的运行过程、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以及公共气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绩效评估以及公共气象管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初步将这些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于对现实公共气象管理实践问题的分析,提高公共气象管理的理论素养和解决现实气象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公共气象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及其基本过程,掌握公共气象管理的组织及其结构、权力、职责与职能、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理解公共气象管理的运行过程、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管理改革发展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现实公共气象管理实践问题。同时,通过公共气象管理这一具体的公共管理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探索各类公共问题解决之道的能力,并结合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气象行业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气象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其投身气象事业、推动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热情。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2、气象行业管理相关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大事记,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局编,2019年版。

2.气象学与生活,电子工业出版社;弗雷德里克·K. 鲁特更斯、爱德华·J. 塔巴克主编,陈星等译,2022年版。

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科学出版社;姜彤等主编,2024年版。

4.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控,同济大学出版社;陈振林主编,2020年版。

5.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科学出版社;辛吉武主编,2024年版。

6.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20),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局编,2021年版。

7.气象灾害群体脆弱性研究,科学出版社;曾维和主编,2017年版。

8.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科学出版社;张继权等主编,2016年版。

9.现代气象服务的经济学分析,气象出版社;罗晓勇等主编,2015年版。

10.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理论与实践,气象出版社;姚秀萍、吕明辉主编,2017年版。

11.气象服务效益与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出版社;吴先华等主编,2017年版。

12.云时代下的气象信息化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沈文海主编,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