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象学基础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微气象环境对人类活动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变化等具有密切影响。本课程主要阐述地表与近地层大气之间的能量、物质传输规律,及局地小范围、1天时间尺度内因下垫面状况改变而产生的光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布规律,如何定量分析和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将微气象学理论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生产活动各方面,趋利避害,围绕“三精四生”,服务于国家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国家“3060双碳计划”提供微气象观测理论与技术支撑,创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生活环境。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气象学基础》是应用气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微气象学是现代大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发生在大气边界层下层及其下部土壤-植被-大气作用层中的微尺度、小尺度或局地尺度的大气现象、过程与变化规律的学科。在地球底层大气中,地气之间具有显著的动量、质量及热量交换,其观测特征如温度、湿度、速度及密度随下垫面状况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变异性,而对人类活动及生物的生存、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正是这些变化的特征,它们作为环境要素或资源成本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产值和效率,在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交通物流、太阳能与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全球变化研究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尤为突出。本课程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有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与分析、土壤热量传输及温湿度变化、近地层的湍流交换及温湿风等要素的分布规律、地表与大气通量微气象观测方法理论基础、农林植被微气象、农业措施的微气候效应、城市微气象等等。在讲授理论知识同时,结合了具体的应用实例分析,便于学员将微气象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思考与分析问题能力,分析生产生活中微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应用本课程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提高自己应用该课程科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中数学公式较多,通过学习希望能提升学员如何将所学数理知识来解决大气科学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除大气科学专业学生外,本课程对生态、环境、农学、林学、地学等领域的学员也有所裨益,热忱欢迎各位学员积极参与学习。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系统掌握微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并将微气象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具备大气科学专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前期学习高等数学、数理方程、线性代数、计算数学、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等基础课程。

参考资料

[1]胡继超,申双和,孙卫国,景元书微气象学基础(第二版)[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22

[2] D.A豪根,李兴生等译微气象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翁笃鸣等小气候与农田小气候[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4]傅抱璞等小气候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5] Stull R.B.,1988, An Introduction to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M]. Kluwer Acad. Publ.,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6] Foken, T., 2017, Micrometeorology(Second Edition)[M]. Springer, Berlin

[7] Garratt J. R., 1992,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Kaimal J. C., John J. Finnigan, 1994,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lows: their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Arya S. P., 2001, Introduction to Micrometeorology[M].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0] Wyngaard J. C., 2010, Turbulence in the Atmospher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Jones Hamlyn G., 1992, Plants and microclimat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Oke T.R.,Mills G., Christen A. Voogt J.A., 2017,Urban Climat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常见问题

   本课程部分图片来自书籍、网络、会议等,为教学需要而借鉴,在此对原创者一并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ppmet@nuist.edu.cn联系。课程平台尊重老师、专家与同学建议,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