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服饰作为非遗舞蹈的重要表现载体,不仅继承了舞蹈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舞蹈所在地的生产生活风貌,而且成为了非遗舞蹈“抓人眼球”的审美载体,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外在特征的图腾,是民族聚合力、归属感最鲜明的旗帜,彰显着地域特色,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本课程主要以国家级非遗舞蹈中道具服饰为例,聚焦道具的定义及功能、分类和特性、部分道具制作技艺;服装的样式与形制、材料、色彩与图案;探讨非遗舞蹈道具服饰的传承与保护,旨在拓宽学习者的艺术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增强学习者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重大国策背景下,以“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自信、培养情怀”为原则,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爱中华文化意识,能助力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非遗类别,非遗舞蹈的种类及内涵,重点掌握国家级代表性非遗舞蹈道具服饰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道具服饰的文化内涵,传承脉络,形制、色彩、纹样的寓意,创作要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提升表述和分析非遗舞蹈道具服饰文化内涵技能,系统掌握非遗舞蹈道具服饰功能及特点,能够发现非遗舞蹈道具服饰传承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价值目标: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具有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善于专研、承担社会责任的高素质人才。
了解国家非遗舞蹈的类别和分布,能理解道具服饰的常见术语。
1.张琬麟.舞蹈服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年.
4.马盛德,金娟.中国民舞[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
5.曾志巩.江西南丰傩文化[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Q1:所有视频一次性显示吗?
A1:不是,我们结合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课时安排,逐步更新,发布新内容前会有公告提前告诉大家。
Q2:本课程中师生是如何交流的?
A3: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论坛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