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微生物与人类和食品工业密切相关,阐明了微生物的五大生物学规律(即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为主线,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明规律、突出“三点”(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并努力联系实际阐明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安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微生物学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在粮油食品及其他食品等加工、保藏及安全控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主题:系统介绍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食品类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学会利用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更好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了解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初步了解运用现代免疫学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和菌种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同时对微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

本课程的特色:知识模块化;重点和难点突出;图文并茂;内容与时俱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学会利用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更好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了解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初步了解运用现代免疫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

参考资料

教材:周建新,伍金娥主编:粮食和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1]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第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江汉湖,董明盛. 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周德庆,徐士菊. 微生物学词典[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关统伟. 微生物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     于淑萍. 应用微生物技术(第3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6]     李宗军. 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7]     刘慧.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8]   蔡静平. 粮油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9]     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 食品微生物学(第4版)[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