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先后被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入选“学习强国”平台慕课。本课程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情绪与行为问题”、“个体成长与社会适应”、“学校心理卫生”四个方面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并通过相关的心理辅导方式方法引导师范生自行设计心理辅导课程,让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让师范生更深入地了解未来工作对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明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掌握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为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独立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的形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我国政府关心、人民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2012年12月,教育部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各项要求。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必备的知识体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及业务培训的内容。同时教育部对师范院校的公修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开设也有了新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走进了课堂。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情绪与行为问题”、“个体成长与社会适应”、“学校心理卫生”四个方面规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问题”包含1~3讲,主要介绍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第二部分“学习、情绪与行为问题”包含4~6讲,主要分析了青少年学习、情绪、行为方面的特点,并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介绍了心理辅导的策略、方法;第三部分“个体成长与社会适应”包含7~11讲,从人格成长、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网络利用、生涯设计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育的建议;第四部分“学校心理卫生”包含12~13讲,从学校及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明确了学校精神卫生工作的范畴与危机干预的方法。课程内容既有宏观的知识把控,又有微观的方法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让师范生更深入地了解未来工作对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明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掌握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自行设计心理辅导课程,进而为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能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评估;

      2.了解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能够恰当分析出引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原则及内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熟练掌握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

      4.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格问题、自我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网络使用问题、生涯规划问题,并能够对其进行辅导;

      5.了解校园文化的作用及建设方法,能够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成长;

      6.能够进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并能够提前预防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生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应用性。

      一、大量查阅文献从理论上探索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需要同学们参照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训练——查阅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相关资料,能加深对人的心理规律的了解;从发展心理学及相关资料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的一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常见的问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查阅教育心理学及相关资料,对中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会有更细致的理解;查阅心理咨询与治疗及相关资料,对学习心理咨询和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研究身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提高对中学生的了解,就需要多观察、多体会,多接触教学实践,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感受当今中学生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分析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角度全方位理解当今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调查法,还可以把观察到的内容进一步量化,检验从观察得来的结果。

      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理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查阅案例分析资料,同学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如果能直接在学习或工作中接触身边的案例并尝试进行心理分析和疏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为自己做督导,则会使学习理解更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案例的积累和研究,同学们就能够增加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自信心。

      四、通过实际操作针对中学生的问题实践心理辅导方法

      学习、研究要落在行动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在了解了一些心理辅导方法之后,同学们可以对身边的人实践心理咨询的方法,或今后在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或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等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的方法,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出发,做好教育工作,体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积极的、以学生为本的工作风范,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全国高校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全国百所高校规划教材),王瑶、徐凯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本教材第二版付梓中,修订内容已融入本课程)

                                 


      其他参考书目:

      1.《中学生心理学》林崇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2.《中学生心理辅导》伍新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学兰,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视湘、郑日昌,开明出版社2012年版;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解决方案12例》叶一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易法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7.《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威廉姆·迪克尔,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版;

      8.《生涯咨询与辅导》金树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