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生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局部与整体、动态与平衡、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去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循环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消化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等,及影响和调节这些功能的因素。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局部与整体、动态与平衡、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去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循环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消化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等,及影响和调节这些功能的因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学科。本课程以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所需要的生理学知识为主线,详细介绍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功能的生理评价指标、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涵盖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医养个案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适用于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习过生理学课程的医学生,准备执业/助理医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医科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准备医养个案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等1+X职业证书考试及对人体生命活动感兴趣的所有人士。
授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基于 “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并阐明其发生机制和活动规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识能力,从而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任务驱动突出“在病例中学,在讨论中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医德医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掌握】:内环境与稳态;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熟悉】: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医学的关系;研究的三个水平。
1.1导学
1.2生命的基本特征
1.3人体与环境 1.4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5学而思课堂
1.6单元测试
细胞生物电与肌肉收缩
课时目标:【掌握】: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熟悉】:通道转运和载体转运的特点;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与阈电位;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局部电流学说。【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1导学
2.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
2.3细胞生物电 2.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2.5学而思课堂
2.6单元测试
血液
课时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血细胞比容概念及正常值;血浆与血清的概念及区别;血细胞的生理功能;ABO血型的分型依据;血量及输血的原则。【熟悉】: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血液凝固过程;抗凝与促凝的意义。【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与意义。
3.1导学
3.2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3.3血细胞 3.4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3.5血型与输血
3.6学而思课堂
3.7单元测试
血液循环
课时目标:【掌握】: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泵血过程;心率和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征;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意义;微循环的功能及血流通路;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冠脉循环特点。【了解】:心音的产生机制;体表心电图的构成及意义;血流量、血压和血流阻力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肺循环和脑循环特点;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的作用。
4.1导学
4.2心脏的功能 4.3血管生理
4.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5学而思课堂
4.6单元测试
呼吸
课时目标:【掌握】:呼吸基本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周期性变化;胸膜腔内压的意义;肺的弹性阻力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及意义;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通气/血流比值;氧气的运输形式及特点;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二氧化碳、氧气、氢离子变化对呼吸的影响。【熟悉】:呼吸运动的类型;人工呼吸的原理;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肺通气的评价指标;气体交换的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肺牵张反射。【了解】:胸膜腔负压形成原理;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及防御性呼吸反射;特殊环境对呼吸的影响。
5.1导学
5.2肺通气 5.3呼吸气体的交换 5.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5.5呼吸运动的调节
5.6学而思课堂
5.7单元测试
消化、吸收与体温
课时目标:【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管的主要作用;胃肠道激素的概念和主要作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和生理变动。【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排便反射;能量代谢、食物卡价、呼吸商和氧热价;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及散热方式;体温的调节(调定点学说)。【了解】:食物在口腔、大肠内的消化过程;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
6.1导学
6.2消化与吸收 6.3能量代谢与体温
6.4学而思课堂
6.5单元测试
肾的排泄功能与生殖
课时目标:【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的概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渗透性利尿;尿量正常值;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月经周期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月经周期中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变化。【熟悉】: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自身调节和神经调节;排尿反射;尿液的理化特性;卵巢功能的调节;睾丸功能的调节。【了解】:尿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基本过程;肾功能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妊娠与分娩;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7.1导学
7.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7.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7.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7.5尿生成的调节
7.6生殖与衰老 7.7学而思课堂
7.8单元测试
神经系统的功能
课时目标:【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牵涉痛的概念和意义;牵张反射的类型。【熟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过程。【了解】: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
8.1导学
8.2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8.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8.4神经系统对躯体、内脏活动的调节 8.5脑的电活动与高级功能
8.6学而思课堂
8.7单元测试
8.8综合作业
内分泌、感觉器官的功能
课时目标:【掌握】:激素的概念及作用的一般特征;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的生理作用;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及感光功能;眼的调节;声波传导途径;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功能。【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神经垂体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眼的折光异常,视锥、视杆细胞的功能;视力、视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概念;人耳的听阈与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了解】:催乳素、促黑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平衡觉、嗅觉、味觉器官;前庭反应。
9.1导学
9.2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9.3甲状腺内分泌
9.4肾上腺内分泌 9.5胰岛内分泌
9.6感觉器官的功能 9.7学而思课堂
9.8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郑恒,冯润荷,王兴红.生理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吴隽松,杨留才,滕飞翔.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