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是各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信息处理,OFFICE应用。
1)职业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的配置及基本操作,文件及目录的组织管理,多媒体计算机的简单使用与维护;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管理、配置;能使用IE浏览器通过因特网获取必要信息,会使用Internet的常用服务(FTP、电子邮件等)。
2)专业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现状与发展;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结构、组成与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掌握Internet的主要功能与初步原理;了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熟悉数字媒体的获取、表示、处理及有关的应用;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若干典型的信息系统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基础课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学生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任务,又为学生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专业融合”的方式,课程教学让不同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职工作的能力,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基础课程,可零基础在线学习。若有一点基础知识,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信息技术任务式教程》杨竹青、陆蔚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包》 信息技术教研室编著(校内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考证强化训练》 信息技术教研室编著(校内资料)
1、不同专业的学生该如何把握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方式。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机制,网络组成与原理。可以熟练运用操作系统进行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熟悉计算机的组成,数据的表示方式。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应用,能进行简单的维护,熟练运用officer办公软件。将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