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24日 ~ 2025年08月31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7周,共23周 已有 38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从ChatGPT的智能交互到DeepSeek的多领域突破,技术创新持续驱动社会迈向智能新时代。《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课程以“技术+场景+伦理”三维主线为核心,通过零门槛的通识化设计,带领学生探索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融合脉络。课程以通俗语言解析人工智能核心概念、核心技术、战略意义、产业布局和数字科技基础,结合高端新材料、电气、通信等领域的真实产业应用案例,揭示AI如何赋能产业升级。通过实践导向的案例演练,学生将初步掌握人工智能开发流程与问题解决能力,从技术理解者进阶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践行者。《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课程面向高校各专业新生,帮助学生构建“AI+专业”的跨界思维,锻造从技术理解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问题解决能力,贯通技术工具与人文伦理的双重视角,赋能学生成长为智能时代兼具创新力与责任感的引领者。
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从ChatGPT的智能交互到DeepSeek的多领域突破,技术创新持续驱动社会迈向智能新时代。《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课程以“技术+场景+伦理”三维主线为核心,通过零门槛的通识化设计,带领学生探索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融合脉络。课程以通俗语言解析人工智能核心概念、核心技术、战略意义、产业布局和数字科技基础,结合高端新材料、电气、通信等领域的真实产业应用案例,揭示AI如何赋能产业升级。通过实践导向的案例演练,学生将初步掌握人工智能开发流程与问题解决能力,从技术理解者进阶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践行者。《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课程面向高校各专业新生,帮助学生构建“AI+专业”的跨界思维,锻造从技术理解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问题解决能力,贯通技术工具与人文伦理的双重视角,赋能学生成长为智能时代兼具创新力与责任感的引领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为什么学习这门课?

未来已来,智领变革

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从ChatGPT的智能交互到DeepSeek的多领域突破,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迈向智能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本课程《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应运而生,旨在系统解析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数字科技的前沿应用,培养学习者在高端新材料、通信、电气工程、智慧计量等领域的实践能力,助力其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引领者。

学习这门课程,你将:

(1)迈出智能时代第一步:从零基础构建AI通识素养,理解技术如何重塑世界。

(2)激发跨领域创新潜能:通过真实产业案例,发现AI在农业、医疗、制造等领域的融合价值。

(3)培养未来竞争力:掌握基础工具与思维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或职业发展奠定基石。

 

2.课程主题是什么?

本课程围绕“技术+场景+伦理”三维主线展开:

(1)技术基础: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到大语言模型,深入剖析算法原理与技术框架,结合数据、算力与算法的协同作用,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

(2)场景赋能:解析人工智能在高端新材料、通信、电气工程、智慧计量等领域的应用逻辑与典型案例,展现技术落地的全流程。

(3)伦理责任:探讨技术安全、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议题,培养技术向善的价值观。

 

3.学习这门课能获得什么?

(1)知识提升

①掌握AI基础概念与技术边界,如“机器学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②理解AI在高端新材料、电气工程、智慧计量等中的技术逻辑。

(2)能力进阶

①使用Python完成数据清洗、模型训练。

②通过实践项目,解决真实场景问题。

③初步形成“从问题到技术方案”的迁移思维(如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医疗诊断)。

(3)素质塑造

①树立AI伦理意识:思考“人脸识别技术的隐私风险”“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

②强化社会责任感:在技术应用中关注公平性、可持续性(如智慧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4.课程特色与亮点

本课程立足“人工智能+场景+伦理”融合视角,构建“价值引领-能力进阶-知识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特色与两点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

坚持“以案释理、以理导行”的教学逻辑,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行业痛点问题,构建“理论-案例-实践”螺旋上升的学习闭环。

(2)跨学科深度融通,破解技术伦理困境

突破传统学科壁垒,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线,将其与高端新材料、通信、电气工程、智慧计量等深度融合,并嵌入哲学、伦理学等多维视角。

(3)思政元素场景化嵌入,实现育人无痕渗透

开发“行业痛点-思政映射”案例库,将家国情怀、职业责任等思政目标转化为具象化的学习任务,避免生硬说教。

(4)虚实联动的实践体系,强化知行合一

构建“基础实验-项目实战-社会服务”阶梯式实践链:依托实践平台训练技术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真实问题。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核心技术的原理与适用边界,理解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技术逻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Python工具链完成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与优化,通过真实产业案例实践提升解决真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跨学科AI技术迁移思维。

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AI科技伦理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安全责任,尊重知识产权,践行技术向善,推动科技与社会和谐发展。

课程大纲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1.1 人工智能核心概念
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3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
1.4 数字技术基础
1.5数字科技的内涵
1.6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与产业布局
第2章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2.1人工智能基本要素
2.2机器学习基础
2.3深度学习基础
2.4强化学习基础
2.5大语言模型基础
第3章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3.1 通信人工智能的发展
3.2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3.3 通信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案例
3.4 基站流量预测项目实践
3.5 挑战与展望
第4章 人工智能在智能基础软件工具中的应用
4.1什么是智能软件开发
4.2智能化软件开发的应用场景
4.3AI在软件开发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4.4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项目实践
4.5挑战与展望
第5章 人工智能在电子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
5.1 什么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5.2 芯片设计的挑战与市场
5.3 人工智能赋能电子设计自动化
5.4 EDA的创新应用案例与项目实践
第6章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6.1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
6.2 自动驾驶的系统架构
6.3 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
6.4 自动驾驶的创新应用案例
6.5 挑战与展望
第7章 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
7.1什么是低空经济
7.2人工智能赋能低空经济
7.3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比赛案例
7.4挑战与展望
第8章 人工智能在智能农业装备中的应用
8.1智能农业装备及其发展现状
8.2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场景
8.3智能农业装备的创新应用案例
8.4马铃薯品质快速无损分选项目实践
8.5挑战与展望
第9章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9.1什么是电气工程
9.2电气工程发展历程
9.3电气工程技术方向
9.4智慧电气的创新应用案例
9.5挑战与展望
第10章 人工智能在智慧计量中的应用
10.1 智慧计量概述
10.2 产业和法制计量技术概述
10.3 计量器具健康状态评估技术
10.4 民用三表虚拟计量技术
10.5 工业管线虚拟计量技术
第11章 人工智能在高端新材料中的应用
11.1什么是新材料
11.2新材料的产业发展
11.3AI在新材料产业中的应用
11.4AI在新材料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11.5钕铁硼晶界扩散项目实践
11.6挑战与展望
第12章 人工智能在数字金融中的应用
12.1数字金融概述
12.2数字货币
12.3量化投资
12.4区块链技术与金融
第13章 人工智能安全、科技伦理与知识产权保护
13.1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
13.2 人工智能科技伦理风险
13.3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
13.4 治理与展望
第14章 企业应用案例
14.1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AI 视觉检测技术驱动智能农业新生态
14.2 网易CodeWave 智能开发平台设计与应用
14.3 古德微智能硬件一站式原型开发平台设计与应用
14.4 安恒信息引领智能安全新实践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面向零编程基础的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本课程没有必须的先修课,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任何同学都可以选修本课程。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

[2]全球产业创新生态报告

[3]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

[4]中国人工产业白皮书

[5]吴飞,潘云鹤. 《人工智能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陈玉琨,汤晓鸥.《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李德毅.《人工智能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8]孙凝晖.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讲讲稿——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2023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报告》(案例篇):人类的“造物主”地位正在受到动摇

[10]李开复, 王咏刚. 《人工智能》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11]陈玉琨,汤晓鸥.《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常见问题

Q:没有编程基础可以学习本课程吗?

A:本课程主要向大家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在医疗、通信、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不涉及复杂的编程。没有编程基础也可以很好的学习本课程。

Q:高中生也能学习吗?

A:学有余力的高中生,也可以通过本课提前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Q:本课程的实例如何运行?

A:本课程提供安装好环境的虚拟机镜像,按照视频教学即可运行各个实例代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2 位授课老师
吴卿

吴卿

教授

林菲

林菲

教授

刘春山

刘春山

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