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及运行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课程团队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主讲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课程以实际监测项目为载体,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资源丰富,帮助您全面熟悉并掌握环境监测工作内容。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及运行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课程团队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主讲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课程以实际监测项目为载体,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资源丰富,帮助您全面熟悉并掌握环境监测工作内容。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民众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及环境评价等工作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因此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没有监测数据,环境保护工作就会失去依据。
●课程面向环境监测学习者、从业人员及社会学习者开设,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基本知识及监测质量控制、水和污废水监测、环境空气和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等,样品采集及监测分析方法均依据国家标准,教学资源融入大量实际操作及监测案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并熟悉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报告编写等全过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环境监测课程内容全面、资源丰富,欢迎大家加入学习!
授课目标
通过典型环境监测项目,使学习者熟悉环境监测工作程序及岗位工作内容,熟悉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指标测定方法和原理,熟悉环境监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查阅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预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填写监测报告及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等,培养学习者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及较强的职业能力。
课程大纲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环境监测内容、监测目的、监测工作过程及要求、监测技术及环境标准情况、监测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认识环境监测,认识到监测标准和规范是监测工作的依据,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及监测质量保证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性。
河流断面水质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河流监测方案制定依据及方法,熟悉水样采集方法、常见监测指标样品保存和预处理方法、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和评价方法。
2.1 河流监测方案制定
2.2 pH值测定
2.3 溶解氧测定
景观湖水质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景观湖水环境质量标准、景观湖水监测方案内容及制定制定方法和常见典型指标监测方法。
3.1 湖水监测方案制定
3.2 湖水监测现场采样
3.3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
3.4 总磷的测定
3.5 挥发酚的测定
城镇污水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案包括内容及制定、水质监测及评价方法。
4.1 城镇污水监测方案制定
4.2悬浮物测定
4.3 氨氮测定
4.4 化学需氧量测定
工业废水监测
课时目标: 本章内容将使学习者熟悉污水排放综合标准及行业排放标准,熟悉工业废水监测项目、采样点位及采样方法、水质监测及评价方法。
5.1 工业废水监测方案制定
5.2 六价铬的测定
5.3 氰化物的测定
空气质量监测
课时目标: 本章内容将使学习者熟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监测方案内容、监测项目、布点及采样方法、监测及评价方法。
6.1 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定
6.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6.3 二氧化硫的测定
6.4 二氧化氮的测定
6.5 PM2.5的测定
锅炉烟尘烟气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固定污染源烟尘烟气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案组成,熟悉监测项目、采样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确定方法,熟悉采样方法及分析测定技术、监测报告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7.1 锅炉烟尘烟气监测方案制定
7.2 锅炉烟尘烟气指标测定
室内空气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室内空气监测方案内容及制定依据,熟悉监测点位布设原则、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采样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8.1 室内空气监测方案制定
8.2 甲醛的测定
8.3 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8.4 氡的测定
8.5 氨的测定
噪声监测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熟悉噪声基础知识及环境噪声监测方案制定方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内容。
9.1 环境噪声监测方案制定
9.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者了解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制备方法和操作,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及操作。
10.1 土壤监测方案制定
10.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0.3 土壤及固废污染指标测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程同步学习、参与讨论,完成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课程评分标准采取百分制,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单元测验(50%)、期末考试(30%)、参与讨论(20%)。
积极参与论坛讨论者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结课可获取合格证书或优秀证书。
合格证书:总评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分数;
优秀证书:总评成绩达到85分及以上分数。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李党生,付翠彦,《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参考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常见问题
1. 课程开始后,学员还能加入并跟上学习吗?
答:可以。发布的课程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集中学习赶上进度,学习结束后提交作业、测试,并参加考试即可。
2.如何能取得合格及优秀成绩?
答:要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章节练习和期末考试
3.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答:课程设有专门的讨论区,大家可以踊跃提问,有老师与大家交流互动。
4. 怎样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答:每个学习章节都有章节练习题,在完成每章的单元学习后,可以进行本单元的测试,最后针对每章学习评价表评估自己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