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的是为了训练学习者成为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围绕这个目标,课程将介绍跨文化沟通与自我意识、跨文化敏感性以及跨文化身份感的关系。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跨文化沟通理论及其如何影响沟通,介绍语言和非言语与跨文化沟通,并通过场景模拟等方法,具体演示与不同国家的人在不同情境中如何沟通。
课程会用到案例分析、看电影学习跨文化等学习方法。
1、让学习者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基本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和不同文化单元中个体的沟通。
2、运用心理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性,了解自己的"文化眼镜"及其对沟通的影响,清楚自己的文化身份感。
3、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在跨文化沟通中常见的误解和应对方法,了解如何在跨文化情境中让自己的沟通更有效。
课程导论
篇首语
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跨文化沟通及基本模型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本课程框架
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
课程导论测试
课程导论行动作业
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
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对规则的知觉
沟通观
时间观
空间观
活动观、自然观、人性观
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测试
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行动作业
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权力距离
不确定性规避
男性气质、长期导向
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测试
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行动作业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
身份感和文化
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形成明确的文化身份感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测试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行动作业
语言和跨文化沟通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和文化
语言的表达
谈话的话题
语言的翻译
语言和跨文化沟通测试
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行动作业
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手势
身体姿势
身体接触
副语言和沉默
气味和色彩
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测试
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行动作业
文化震荡和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震荡
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跨文化应激和适应
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
文化震荡与跨文化适应测试
文化震荡与跨文化适应行动作业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