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认证学习
语言艺术的魅力—文学理论专题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7月07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66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7)
spContent=课程以“文学和语言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语言艺术”的角度阐述文学的性质与特点,力图通过这一专题阐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表现形态和文本构成上都形成了深受语言文化影响的各种特殊性,使文学成为一种最富于思想内涵的艺术种类。 课程通过“文学形象”“文学文本”和三种具体的文学样式即“诗歌”“散文”“小说”,逐层铺开对文学基本问题的研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认知,力求达到从具体现象到文学整体,由浅入深地进入关于文学性质与特点的讨论。
课程以“文学和语言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语言艺术”的角度阐述文学的性质与特点,力图通过这一专题阐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表现形态和文本构成上都形成了深受语言文化影响的各种特殊性,使文学成为一种最富于思想内涵的艺术种类。 课程通过“文学形象”“文学文本”和三种具体的文学样式即“诗歌”“散文”“小说”,逐层铺开对文学基本问题的研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认知,力求达到从具体现象到文学整体,由浅入深地进入关于文学性质与特点的讨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学习中外文学史以及相关的文学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理论》因此被视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和非文学专业学习文学知识的通识课。学习文学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水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展开文学批评,了解甚至从事文学写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加强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文学理论也是必须具备的知识。

但《文学理论》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与讲授作家、作品的文学史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初次接触文学理论的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还得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需要通过引导才能进入文学理论的学习状态。

根据文学理论学习的上述特点,本课程采取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专题”为对象展开分析阐述,使学生能在感知某一类文学现象的基础上,集中学习和思考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逼近与“专题”相关的各种重要的文学理论观点,深化对专题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积累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去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命题。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讲,这种围绕一个专题,分层次多角度展开研讨的授课方式,也有利于把基本的理论问题讲细、讲活、讲透。

《语言艺术的魅力》从“文学形象”这一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文学现象入手,进入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理论命题的阐述。在讨论中首先辨析文学在表意形态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即非文艺活动一般都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而文学则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传情达意。然后进一步指出,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不仅是指对视觉物象的描绘,而且还以“语象”和“意象”的形态呈现,它们更体现了文学形象的特质,即文学的形象感实际上生成于语言感知所激发的联想和想象;不直接作用于感官而是源于语言想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形象有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基本标志,文学也因此成为最富于思想表现力的艺术样式。

在上述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揭示文学文本的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者互为表里、共生依存的特点。并通过对诗歌、散文和小说三种文学体裁的具体分析,强调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文学样式的区别就在于,由于它们在“意”的表达上有抒发情感、诉说感受和叙述故事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诗歌、散文和小说在“言”的表达与塑形上的差异。

课程从感性的文学形象讨论,进入较为抽象的文学文本分析,再以言、象、意关系的梳理与联系,对“语言艺术的魅力”做了逐层深入的阐释,力图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关于文学的基本认知。

课程大纲
文学的形象性(共10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①文学的表意方式和文学的形象性②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特点【知识点】①文学形象和语言的关系;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③文学形象的重要特点。【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②文学形象的塑造取决于通过语言符号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④文学形象可以为物,为实,为真;也可以为情,为虚,为幻。
第一节 形象是文学的表意符号(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文学表意符号的形象化
②“立象尽意”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类型(4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文学形象的分类及其依据
②“语象”“形象”和“意象”的特点及其比较。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特点(4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重点讲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②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指语言艺术具有化“虚”为“实”的特点。
概括性和符号性是根据文学形象的什么特点而言的。
文学文本(共5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①区分文本与作品;②文学文本的结构,文本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③诗歌、散文和小说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知识点】①文本的特性;②文学文本的结构;③诗歌的抒情性及其语言特征④散文的特点⑤小说的叙事性与小说的叙事方式【重点、难点提示】①“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和文学文本的结构。②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③有无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④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现象层单独存在。
第一节 文本的特性(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文本的相对独立性;
②《自嘲》分析和文学文本的多义性。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结构与类型(3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文学文本三个层面即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之间的关系。
②语言形式和文学体裁的划分。
诗歌(共8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①诗歌与抒情②抒情性和诗歌的语言形式特征【知识点】①诗歌的涵义②诗歌语言和结构的特征③意象与意境【重点、难点提示】①诗歌语言、结构的一系列形式特点,都与抒情性有密切关系。②抒情不是情感宣泄。情感只有通过提炼、升华,才能获得审美意义。③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抒情与想象的关系。④诗的意象是蕴含特定意念的艺术形象。⑤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
第一节 诗歌与抒情(3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诗以情感生活为基本素材;
②情感的“质”与“量”;
③诗如何处理抒情与叙事的关系。
第二节 诗歌语言(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诗歌对语言的追求
②“反常”和“声律”
第三节 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意境(3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诗歌结构的跳跃性
②诗与“意象”
③诗与“意境”
散文(共4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①散文与诉说人生感受②感受的多样化和自由的文体形式【知识点】①散文的涵义;②散文的语言和形式特征【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散文是对人生审美感受的诉说。②散文感受诉说的集中性与结构形式的灵活多样。③口语化的散文语言。
第一节 散文与感受(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散文的文学性
②感受的审美性
第二节 散文的特点(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散文分类
②散文的语言和结构
小说(共8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①小说与叙事②小说叙事的特点和技巧【知识点】①小说的涵义②传统小说对叙事的研讨③现代小说理论【重点、难点提示】①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②虚构性的叙事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③传统小说理论关注小说叙事和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④人物类型的划分:“扁型人物”和“圆型人物”。⑤现代叙事理论注重研讨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
第一节 小说的发展演变(2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变迁
②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小说与叙事(3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小说叙事的虚构性
②情节的叙事意义
③叙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小说怎样叙事(3条视频)
【讲解要点】
①小说的叙事语态
②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
③叙事结构
结语:语言艺术的特点(1条慕课视频)
课时目标:【讲授目标】总结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知识点】①文学形象化的想象性和特殊性②文学的表现几乎没有时空限制③文学长于表现精神世界、内心生活④文学是一种最具有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展开全部
华中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孙文宪

孙文宪

教授

推荐课程

唐诗经典CAP

胡可先

79396人参加

大学语文

陈洪

39276人参加

大学英语(口语)CAP

彭天笑

309511人参加

《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

万献初

1862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