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教学目的
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就是生活。但对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设计来说,其美学价值可能被许多人长久的忽视了。本课程的学习从哲学美学的应用出发,从古代到当代浩瀚的中西设计实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以时代为线索,从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分析其审美特征和美学价值,论述其设计美感产生的哲学和社会文化背景,阐释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在美学上的主要特点,既为希望了解设计,欣赏设计,判断设计优劣的学者提供知识背景和理论参考,也希望大家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领略到日常生活的实用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艺术元素,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评价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西方古典设计美学,现代设计美学,后现代设计美学,多元化时代的设计美学,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文化论,设计审美趋势论。每个章节都根据审美理论提供大量的审美实践产品,通过对设计实物的分析,将审美理论应用于审美实践。掌握了相关理论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载体,进行相关的审美鉴赏。课前布置相关审美理论分析的作业,课堂讨论加点评,课后以论文或者课件制作等方式,翻转课堂,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木讷的课堂气氛灵活化,课后作业方式多样化。
本课程的特色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的教育理念有: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习观,解构主义的知识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校企合作的发展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设计审美的发展,设计审美的要素,设计审美的研究领域,设计审美心理,设计审美感知和审美文化水平都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从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丰富的艺术基础。
本课程的创新点
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的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课程设计中论述中西方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个案分析等项目,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动和实践,在课堂讨论中进行知识的教授,激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创设仿真模仿学习情境,对于设计美学历史沿革,设计美学风格发展等进行讲解,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参与设计竞赛,模拟企业设计课题,学生可以掌握多维视角下的审美语境和审美哲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地了解有关传统美学和当今设计领域相结合而发展出的美学分支理论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涵盖面。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补充人文社科知识。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功能和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美学理论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
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学习,包括视频观看和作业,其中单元测试占30%,线下期末考核占50%,发布及回复帖子占10%,平时作业10%。
对美学感兴趣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
课程的预期受众为:
希望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的当代大学生;
对设计感兴趣的社会人群;、
正在进行设计相关专业学习的人群。
1、《日式设计美学》,林庚利,林诗健,电子工业出版社
2、《美的常识》,周清毅,人民美术班社
3、《中外设计史》,沈爱凤,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