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课程编号A0800040020)是面向计算机类II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类必修课,总学时56(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共3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数组与字符串、结构体、指针与链表、文件访问等核心编程概念以及模块化问题分析、程序设计、代码风格等程序设计技术。通过对程序设计流程、基本控制结构、搜索与排序算法、文件操作及基本编程设计工具的学习,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程序思维,提高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理论40学时细分为26学时线下大班授课、10学时线上自主学习和4学时小班翻转课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理解数组、链表等基本数据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模块化编程理念,建立独立于编程语言的程序设计思维,掌握相应的编程技能,逐步获得从建立对程序开发过程的宏观认识、解决基础算术问题、独立实现常用算法到能够协作开发一个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体验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到系统测试的简单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步了解计算机,建立起程序设计的概念;通过学习用C语言编写程序,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结合C语言,系统地学习面向过程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结合上机实践,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为学习程序设计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构成说明(不限于慕课平台):
(1)平时作业10%,由SPOC的单元测验成绩折算;
(2)平时测验20%,五次线上课内容测验成绩折算;
(3)实验20%,四次实验代码运行效果和最终大作业报告分别折算10%;
(4)期末机考50%,包括客观题和编程题。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熟悉Windows或Linux的基本操作。
开发工具(PC)
[1] CodeBlocks
[2] VSCode
开发工具(手机及平板电脑)
安卓系统:C4droid
苹果系统:C++
参考教材
高克宁,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