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10日 ~ 2021年06月1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7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红色基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红色经典作为革命文化的集中代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经典”是指歌颂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主题,经过历史的检验和筛选,至今仍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红色经典理论、马恩毛的著作、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剧等等艺术形式。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业人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拟开设《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社会实践课程,引导教育学生通过读红色经典,学党史、悟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红色基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红色经典作为革命文化的集中代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经典”是指歌颂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主题,经过历史的检验和筛选,至今仍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红色经典理论、马恩毛的著作、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剧等等艺术形式。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业人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拟开设《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社会实践课程,引导教育学生通过读红色经典,学党史、悟思想。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开课对象:学院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总学时与学分: 32学时2学分

开课形式:选修课,理论学习(30%左右),社会实践(70%左右)

选课要求:

1.每周六上午10:00,根据课程会安排一天以上外出实践;

2.理论课地点为9号楼6号演播厅,社会实践上课地点为校外教育基地等;

3.要求能保障外出实践时间,不能保障上课时间建议不选修本课;

4.外出实践期间,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听从教师安排,不得随意和私自离队;能吃苦,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老师团队:

王丽:博士,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带头人;研究专长为红色文化传播、主持传播研究、媒体经营与管理、媒体融合研究等。兼任湖北省演讲协会会长、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顾问、湖北省大学生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负责人

彭涛:博士,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现为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为影视艺术、大众传播和新闻业务。社会兼职有: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湖北省广电协会理事等。

李理:博士,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媒介伦理。曾获首届“媒介法规与伦理优秀学术成果奖”、“媒介秩序与媒介文明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北省人大优秀研究课题三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辛静: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博士,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在海外出版网络新闻比较研究的英文学术专著1部;在中国出版关于新媒体与社会变革研究的编著1部。

陈科:博士,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媒介社会学,媒介伦理法规,主讲课程:《新闻道德与法规》、《媒介批评》等。

张璋:硕士,新闻传播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与实践。

课程内容:

《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拟选取“经典文献、新闻报道、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四类代表性红色经典作品,以党史脉络为教学时间轴,聘请校内外教师和朗诵名家联合授课;以地理区域为教学空间轴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课堂和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和阅读红色经典,再走进社区、学校面向社会传播红色经典,通过在实践教育基地沉浸式走读完成学习、阅读、研究和传播红色经典,实现理论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通过“走、学、研三融合”教学模式,立足“带着问题去,带着感悟回”,透过对红色作品的“读、问、播、论”,实地探访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魅力;对话学术大咖,深度阅读红色经典文本,提升学生对红色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写考察札记和思想感悟、录制音视频学习作品等方式记录红色文化,同时研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经典传播的内涵、意义和时代价值,探究新媒体时代红色经典创新传播样态,提升新一代新闻专业学生的思想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课程特色:

(一)“代入感”为导向的红色经典历史脉络与理论架构的学习。综合时间轴、空间轴、类型、难易度等多方面的考量,进一步精选代表性红色经典作品,厘清红色经典的历史脉络,系统化理论架构,进而优化理论课程内容,形成亲近感和代入感,提高对红色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掌握红色经典传播形式的嬗变、价值重构和意义再生。

(二)“领悟力”为主导的红色经典的理论讲授与价值引领的研究。探索“沉浸实景教学模式”,采用“名家导读、校际合读、师生共读、学生领读”四位一体阅读方式,透过对红色作品的“读、问、播、论”,让学生自觉喜爱研读红色经典;重在“人文立课”,即注重探寻红色经典的人文精神,将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其次,关注用作品的正能量、新时代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在增加文化自信的同时自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自觉性”为核心的沉浸实践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建设。 一是谁来讲授?除了本课程主讲团队外,还将充分利用新闻传播学的优势资源,形成包括播音员、主持人、作家、演员、展馆讲解员以及政治、文学等领域专家在内的“领读/领讲团”,在明星效应影响下让红色文化拥有更多大学生粉丝。二是在哪里学习?将兼顾传统课堂与沉浸式课堂。师生共赴红色纪念馆、名人旧居等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经典名篇,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三是如何学习?通过“知识问答、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名篇诵读、汇报展演”等多种手段学习,学生还参与教案打磨、拍摄剪辑、公众号运营以及访谈札记、科研论文撰写,让学生全方位投入进来。

(四) “复合型”为目标的多样态考核方式与能力培养的方向。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培养和专业人才培育辩证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复合型能力。一是思想政治培养方面,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出发,通过走读红色经典、相约乡读、大学生红心宣讲团、恽代英采访团等社团的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各群体宣讲传播红色经典,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二是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包括考核学生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字新闻稿,音视频作品,以及运营公众号、做出镜记者、编辑新闻网站等。产出多样态的学习作品与成果,提升学生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成绩 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期末成绩占总分的40%。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设置理论课课后习题作业;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设置实践课课后文字及视频作业;为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设置走读红色经典学习成果展演;为培养学生和自主创新能力,设置写作围绕《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创新方式及成果小论文。

(一)平时考核

1、理论课平时作业占比30%(理论作业共4次)

1)文章紧扣主题,内容丰富充实,条理清晰富有逻辑15%

2)语言表达流畅,无语法错误,易于理解15%

习题一:如果你有机会与《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者陈望道对话,你想对年轻时候的陈望道说些什么?

习题二:请将文字整理成文档上传。朗读《共产党宣言》片段(自选),并把对陈望道先生说的话一起制作成一个小视频。

习题三:学习了“记者小方”的事迹之后,请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谈谈你对于“新闻工匠精神”的认识。

习题四:《狼牙山五壮士》曾被选入小学课本,现在重读《狼牙山五社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实践课平时占比70%(小组实践作业2次,个人实践作业2次)

课后作业类型主要包括文字类和视频类,其中文字类包含公众号、新闻稿;视频类包含vlog视频、音频幻灯片、新闻报道(出镜记者)等。作业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两点:作业完成时间和作业完成质量,其中文字类作品要做到主题鲜明、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图文结合;视频类作品要做到画质清晰、叙述流畅、风格突出、声画匹配。

1)实践课课后作业占40%

①文字类作品语言流畅、图文结合、逻辑清晰20%

②视频类作品画质清晰、叙述流畅、风格明显20%

2)实践课带队老师打分30%

①前期充分参与策划,查找资料、撰写文本10%

②中期参与度高、教学现场表现良好10%

③后期作业及时完成、作业质量高10%

3)加减分标准:

①加分项:助教3分、组长2分、多实践一次1分、协助老师整理课程汇报1-2分、课程综合突出表现者5分(如:课程文本策划、课程拍摄、表演、提问、典型发言等)。

②减分项:请假三次2分、请假四次3分,以此类推。

③多去实践一次可抵消一次请假。

(二)期末考核

1、走读红色经典学习成果展演50

1)汇报紧扣主题,内容丰富,逻辑清晰12.5%

2)语言表达能力强,语音规范,语流流畅12.5%

3)肢体语言自然,较好运用副语言进行配合12.5%

综合素质12.5%

2、围绕《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创新方式及成果小论文50

1)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具有创新性12.5%

2)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清晰12.5%

3)语言表达流畅,无语法错误,易于理解12.5%

4)论文格式正确,符合规范12.5%


显示全部
课程大纲
第一章《红色经典与传播》课程概述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带领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第一章课程导入
1.《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宣传片
2.王丽老师第一章导语
3.第一章课程ppt
(二)王丽老师与学生专访中国“红色诗人”欧震老师
1.王丽老师与学生专访中国“红色诗人”欧震老师
2.课程主题诗歌《最美的红》 朗诵视频
3.课程主题诗歌《最美的红》文本
第二章 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的红色经典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概况及传播
【课时标题】
(一)第二章课程导入
1.王丽老师第二章导语
2.第二章课程ppt
(二)《共产党宣言》基本概况
1.王丽老师与上海复旦大学朱鸿召教授带领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
2.上海复旦大学朱鸿召教授领读《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文本节选
4.师生在陈望道旧居课程教学文本
10国家级媒体报道: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公众号|“沉浸体验式”学党…
王丽老师带领师生一行走进上海陈望道旧居图片(上)
(三)《共产党宣言》的传播
1.辛静老师与学生在陈望道旧居介绍陈望道先生
2.王丽老师带领师生采访《信仰的味道》原作者伍正华先生
3.学生在陈望道旧居朗诵《信仰的味道》
4.《信仰的味道》文本节选
5.师生在陈望道旧居课程教学文本
11国家级媒体报道:党史学习教育官网|“沉浸体验式”学党史,华…
王丽老师带领师生一行走进上海陈望道旧居图片(下)
(四)影视作品《建党伟业》
1.辛静老师带领学生在嘉兴南湖红船旁讨论电影《建党伟业》
2.学生在嘉兴红船旁诵读《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文本节选
4.师生在南湖红船课程教学文本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经典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学习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经典:《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星照耀中国》
【课时标题】
(一)第三章课程导入
1.王丽老师第三章导语
(二)土地革命时期历史文献:《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李良明老师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历史背景
2.李良明老师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主要内容及意义
3.李良明老师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内容及意义
4.师生共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片段
5.李良明老师讲土地革命时期历史文献课件ppt
(三)歌剧《洪湖赤卫队》
1.课程联合垄上频道拍摄课程视频:让青春走红1
2.课程联合垄上频道拍摄课程视频:让青春走红2
3.课程联合垄上频道拍摄课程视频:让青春走红3
4.《让青春走红》文本
5.王丽老师带领学生前往洪湖瞿家湾学习歌剧《洪湖赤卫队》
6.师生前往洪湖瞿家湾课程教学文本
7.杨力仁老师讲《洪湖赤卫队》韩英原型人物钱瑛同志的传奇人生1
8.杨力仁老师讲《洪湖赤卫队》韩英原型人物钱瑛同志的传奇人生2
(四)土地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1.王希翀老师讲《红星照耀中国》历史背景
2.王希翀老师讲《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及意义
3.王希翀老师讲《红星照耀中国》课件ppt
第四章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经典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
【课时标题】
(一)全面抗战时期的影视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
1.彭涛老师讲《永不消逝的电波》之谍战片介绍
2.彭涛老师讲《永不消逝的电波》历史背景
3.彭涛老师讲《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要内容及意义
4.彭涛老师讲《永不消逝的电波》课件ppt
(二)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报道:《狼牙山五壮士》
1.王丽老师带领学生前往河北易县狼牙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2.《狼牙山五壮士》课件ppt
3.师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课程教学文本
第五章 解放战争的红色经典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学习解放战争的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大决战三部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林海雪原》
1.沈嘉柯老师讲《林海雪原》历史背景
2.沈嘉柯老师讲《林海雪原》主要传播内容及意义
3.沈嘉柯老师讲《林海雪原》课件ppt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彭涛老师讲《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历史背景
2.彭涛老师讲《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主要内容及意义
3.彭涛老师讲《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课件ppt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李理老师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历史背景
2.李理老师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内容及意义
3.李理老师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走读红色基地
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及要求】以恽代英采访团为抓手,通过走进红色基地,学习考察红色文物、红色人物、红色地点、红色事件,提升对红色经典作品的了解和熟悉,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名师对话,获得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能力】 通过考察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红色经典知识的基本掌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素质。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环节以考察为主,切忌走马观花,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带着自己关切的问题,现场提问相关专家学者或表演艺术家。与同学们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途中做好记录工作(文字记录或拍摄视频)。
【具体教学内容】 走读红色教育基地是本门社会实践课主要的形式。从前期查阅资料准备,中期前往红色基地实践,再到后期整理文字、视频成果汇报,都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实践过程中主要以师生讲授+学生提问或现场阅读+学生感悟方式呈现,力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带着感悟回”。
本课程预计前往地点:
(1)上海陈望道旧居、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国歌展示馆、嘉兴南湖红船:学习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
(2)洪湖瞿家湾:学习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
(3)武汉历史革命博物馆:历史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文学作品《赤都心史》
(5)河南平顶山市烈士陵园:学习红色家书《雷锋式的好连长吴志国家书》
(6)安徽芜湖渡江纪念馆:学习新闻作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约乡读
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及要求】 与湖北省图书馆合作,走进湖北代表性乡村学校,大手拉小手,带领中、小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提高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
【能力】 通过带领小学生朗读和讲述红色经典,培养学生组织控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素质】 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学习的素质。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环节以朗读和宣讲实践为主,要注重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交流,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引导中、小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篇目或讲述红色故事,要注意阅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带领中、小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红色精神。
【具体教学内容】 本环节预计前往地点:
(1)湖北红安:《亮剑》
(2)湖北孝昌:《战将刘震》
(3)湖北随州:《中国有了一条船》
大学生红心宣讲团
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及要求】 走进武汉社区或学校,以“大学生红心宣讲团”的名义与湖北省演讲协会联合开展红色文化宣讲、领读红色经典等活动,提高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
【能力】 通过在社区宣讲和学校领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诵文本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素质】 培养学生认真备稿、团队合作的素质。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环节以宣讲和朗诵为主,可以根据文本设计创新的朗读和宣讲方式,如情景式宣讲、男女合颂、中英文结合式朗诵等多种方式,力争让朗诵和宣讲有趣生动。
【具体教学内容】 本环节预计前往武汉市三十九中、静安社区、琴台社区。
展开全部
华中师范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王丽

王丽

教授

陈科

陈科

副教授

李理

李理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