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动画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从通识类课程向专业类课程过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是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学院公选课学生,学院以外的相关动画课程的授课学生。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画片中的各类角色及动画元素的运动规律,在熟悉的基础上加以熟练运用,最终掌握动画元素的规律。
教学内容:分(一)(二)两个部分,其中(一)又包含两个方面。1、研究是重点是动画运动规律的主要基本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速度、张数、节奏等。2、探讨的是关于动画人物角色的各类运动规律,包括走路、跑步、表情等动态内容。(二)大致划分为两个方面。1、研究关于各类动物角色的运动规律,包括四足兽类、禽类、爬行类等的基本动态规律。2、研究自然界各类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例如:水、火、风、下雨、闪电、爆炸等自然现象的基本动态表现。
教学方法:网络授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与上手实验相结合;课下互动与延伸学习相结合;
重点与难点:在运动规律(一)课程中,人物的行走动态是重点。难点在于人物角色表情的刻画与把握。在(二)课程中,四足兽类的慢走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水、火、风等常见自然现象的表现也是重点内容。
授课时数:1、课内:运动规律(一)64课时;运动规律(二)64课时;课外:运动规律(一)约32课时;运动规律(二)约48课时;
授课地点:18-823动画运动规律实验室;
1、90-95分。作品动态流畅,自然。特点突出,画面色彩协调,鲜明统一。有创新特征可加5-10分。此等级在授课班级中评分占比30%-40%
2、80-89分。作品完整度较好,角色动态比较生动,自然。特点不够鲜明。作品无明显创新点。此等级在授课班级中评分占比40%
3、70-79分。作品完整度不够。角色动态不够流畅,生动,作品无明显特点。此等级在授课班级中评分占比10%-20%
4、60-69分。作品没有完整度,角色动态生硬,造型问题欠缺,画面效果较差。此等级在授课班级中评分占比10%
5、60分以下。作品存在重大缺陷或者抄袭,基本没有动态表现。此等级在授课班级中评分占<10%
《运动规律(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运动规律(一)
课程代码:47530
课程英文名称:Rule Of Mouement Animation
课程性质与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 64 学时 ( 其中讲课:32学时 实验:32学时 )
学分: 4
先修课程: 速写
面向对象: 动画专业
开课系(室):动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以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为目的,其理论和方法是深入学习动画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和任何动画创作的前提。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理解人物、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并掌握基本动作设计技巧。为以后动画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与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理解并掌握人物运动、物体运动和自然现象运动中的基本规律,为以后二维动画、定格动画、三维动画的制作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物动作的设计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拷贝台、线拍仪和线拍软件。按照运动原理基本概念,能独立完成各种个性动作的设计和绘制。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作观察和捕捉能力,能从个别运动中总结出运动的共性,即摸清规律,并能根据动画的设定,制作富有性格特点的动作造型,同时具备动作节奏、缓急、流畅与否的辨别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 32学时
知识单元1 动画原理和动画制作基础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目标: 理解动画原理和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
1.阐述动画原理,介绍视觉暂留现象。
2.介绍制作传统二维动画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以及它们的用法。
3.介绍摄影表的用途以及填写
4.线拍仪和线拍软件的使用方法
知识单元2 物体简单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球体跳跃运动的规律,以此学习变速运动和变形运动在动画中如何表现。
教学内容:
1.介绍球体跳跃的基本规律和运动轨迹。
2.介绍动画的时间概念。
3.介绍变速运动和变形运动在动画中如何表现。
4.由球体跳跃到人物跳跃的异同。
知识单元3人物走路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 6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体验个性与共性的差异。
教学内容:
1.介绍人物走路时,头、手、脚及重心的变化规律。
2.介绍两种绘制走路的方法。
3.介绍原画、中间画的概念。
4.从基本规律推广到特色人物走路上产生的变化。
知识单元4人物跑步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人物跑步的基本运动规律,体验个性与共性的差异。
教学内容:
1.介绍人物跑步时,头、手、脚及重心的变化规律,分辨与走路的不同。
2.介绍跑步时间和帧数的控制。
3.从基本规律推广到特色人物跑步上产生的变化。
知识单元5动画基本概念法则 参考学时: 8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动画运动基本概念的制作法则。
教学内容:
1.介绍物理法则、物体性质、运动定律和变形在动画中的应用。
2.介绍动作的分解、组合和主次要动作的分配。
3.介绍动作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的把握。
知识单元6人物表情的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动画角色面部表情的基本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介绍喜怒哀乐的运动规律。
2.掌握喜怒哀乐的运动规律。
(二) 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名称: 运动规律制作实验 32学时
实验内容1:制作球体跳跃运动
参考学时: 6学时
1.定位尺、拷贝台、打孔机、线拍仪的使用练习。
2.二维动画制作方法学习。
3.球体跳跃运动的绘制。
4.动画时间掌握的实际练习。
实验内容2:人物走路运动绘制
参考学时: 12学时
1.人物侧面走运动绘制。
2.人物正面走运动绘制。
3.男女老少及各种状态人物走路练习。
实验内容3:人物跑步运动绘制
参考学时: 8学时
1.人物侧面跑步绘制。
2.人物正面跑步绘制。
实验内容4:人物角色面部表情运动规律绘制
参考学时: 6学时
1.风、雨、雷电、雪天气变化练习。
2.水、火、云、烟、爆炸等现象的联系。
3.自然现象与人物运动的结合。
(三) 课程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实验项目名称: 运动规律实验
理论教学部分 实验属性: 基础
理论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场所 实验设备 分组
知识单元1动画原理和动画制作基础 6 实验内容1制作球体跳跃运动 6 动画实验室 拷贝台、线拍仪、
打孔机 1人/组
知识单元2物体简单运动规律 4
知识单元3人物走路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2人物走路运动绘制 12
知识单元4人物跑步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3人物跑步运动绘制 10
知识单元5动画法则 2
知识单元6人类表情的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4人物角色表情运动规律绘制 12
理论学时小计 32 实验学时小计 32 学时总计 64
《运动规律(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运动规律(二)
课程代码:47531
课程英文名称: Rule Of Mouement Animation
课程性质与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 64 学时 ( 其中讲课:32学时 实验:32学时 )
学分: 4
先修课程: 运动规律(一)
面向对象: 动画专业
开课系(室):动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以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高级原理和具体应用为目的,其理论和方法是深入学习动画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研究和进行动画创作的前提。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运动规律(一)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高级原理,理解动物运动规律和镜头运动,为以后动画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动画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动物动作的基本规律与镜头运动的基本原理,为以后二维动画、定格动画、三维动画的制作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动作的设计技巧,按照运动原理基本概念,能独立完成各种动作的设计和绘制。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作观察和捕捉能力,能从个别运动中总结出运动的共性,即摸清规律,并能根据动画的设定,制作富有性格特点的动作造型,同时具备在二维平面表现空间运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 32学时
知识单元1 四足动物走路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8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四足动物走路运动规律和制作方法,把握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
教学内容:
1.与人物走路相比较,阐述四脚动物走路规律。
2.介绍象、猫、豹、鹿、虎、狗、马等动物走路的区别。
知识单元2 四足动物跑步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四足动物跑步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介绍四足动物跑步运动规律,比较跑步与走路的区别。
2.以马跑为例,分别解析马小跑、慢跑、快跑的区别。
3.解析四足动物的跳跃动作。
知识单元3 禽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鸟类动物飞翔、走路等动作要领。
教学内容:
1.介绍鸟类飞翔基本动作,区分不同鸟类的各自规律。
2.介绍禽类动物的走路规律。
3.介绍鸭、鹅的游水动作。
知识单元4 其他动物运动规律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鱼类、昆虫类的基本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介绍鱼类的游泳动作,区别大鱼、小鱼、长尾鱼的游动方式。
2.介绍爬行动物的爬行动作。
3.介绍昆虫的飞行、爬行和跳跃动作。
知识单元5 自然现象 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水、火、风、下雨、雪、爆炸、闪电等自然现象的规律特点。
教学内容:
1.介绍水,包括水滴,水流等的运动规律。
2.介绍火,风的运动规律及其结合表现方式。
3.介绍闪电、爆炸等现象的表现方法。
(二) 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名称: 运动规律制作实验 32学时
实验内容1:制作狗的走路动作
参考学时: 8学时
1.绘制狗的走路动作,注意四腿的分配和头、颈、肩、胯的相互关系。
实验内容2:绘制马的跑步动作
参考学时: 4学时
1.绘制马的跑步动作,注意时间的控制和动作的协调。
实验内容3:鸟类飞翔运动绘制
参考学时: 4学时
1.绘制鸟类的飞翔运动,注意身体的起伏,力量和气流的表现。
实验内容4:骑马动作绘制
参考学时: 4学时
1.绘制人物骑马动作,结合马的跑步动作,表现人和马之间的运动关系。
实验内容5:自然现象动态规律的绘制
参考学时: 12学时
1.绘制各类自然现象的动态规律,及结合空间环境的表现能力。
2.重点绘制水、风、火等的形态及动态。
(三) 课程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实验项目名称: 运动规律操作实验
理论教学部分 实验属性: 基础
理论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场所 实验设备 分组
知识单元1四足动物走路运动规律 8 实验内容1制作狗的走路动作 8 动画实验室 拷贝台、线拍仪、
打孔机 1人/组
知识单元2四足动物跑步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2绘制马的跑步动作 4
知识单元3禽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3鸟类飞翔运动绘制 4
知识单元4其他动物运动规律 4 实验内容4骑马动作绘制 4
知识单元5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12 实验内容 5各类自然现象 12
理论学时小计 32 实验学时小计 32 学时总计 64
1、基本的造型素质。要求同学们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与素质。能较好的把控人物及背景画面的造型要素。
2、良好的背景设计能力。要求同学们掌握背景设计的各个要素及表现技巧,能根据自己的角色设定来配合实现相应的背景设计。
3、良好的画面感知能力。要求同学们明确好的画面所具备的要素有哪些方面以及怎样获得好的画面。为后续在作品中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
4、音效、配音、后期编辑等多方面素质的具备与提升。要修同学们具备基本的音效、配音、后期编辑等多种技能的运用及整合能力,为作品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备注:如果没有尝试过的同学,也可以在本门课程中加以尝试,可适当给与平时成绩的加分鼓励。)
4、自主创新精神。需要同学们具备创新的思维与意识,在生活与学习中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创意情节并进行记录,为作品创新点的形成提供好的基础。
1.哈罗德· 威特克 著《动画的时间掌握》,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0月 第2版.
2.严定宪 林文肖 著《动画技法》,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 第1版
3.孙立军. 动画教学实训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9 .
4.严定宪 , 林文肖, 周克勤 . 中国动画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7.
5.冯毓嵩 ,梁恩瑞 ,潘明歌 .动画运动规律[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8.03.
1、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得地方,要及时回馈给我,以方便我及时调整回复,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强调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特别引起重视与注意。
3、需要同学们有更多自主创新的观点与想法,只有先有了想法,才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实现作品创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