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设计美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6日 ~ 2025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学科,该课程目前在理论界依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是现代设计学、美学、艺术学学科交叉而来的,主要处理设计与人,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最终将美学原理应用与生产技术领域,在功能和形式上体现美学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本课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抽象的美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实践生活结合起来,美学理论无论是哲学起步的,还是艺术学起步的,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虚无的,为了能够直观的看到美学现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将同学们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物品和生活场景与设计理论进行结合,通过国际货币尤其是人民币的设计讲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大学校徽尤其是江苏师范大学新旧校徽的比较讲解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通过典型的建筑设计讲解设计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通过青铜器的设计制造历史和发展进程讲解设计实践的发展历程等。
《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学科,该课程目前在理论界依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是现代设计学、美学、艺术学学科交叉而来的,主要处理设计与人,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最终将美学原理应用与生产技术领域,在功能和形式上体现美学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本课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抽象的美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实践生活结合起来,美学理论无论是哲学起步的,还是艺术学起步的,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虚无的,为了能够直观的看到美学现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将同学们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物品和生活场景与设计理论进行结合,通过国际货币尤其是人民币的设计讲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大学校徽尤其是江苏师范大学新旧校徽的比较讲解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通过典型的建筑设计讲解设计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通过青铜器的设计制造历史和发展进程讲解设计实践的发展历程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的教学目的

     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就是生活。但对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设计来说,其美学价值可能被许多人长久的忽视了。本课程的学习从哲学美学的应用出发,从古代到当代浩瀚的中西设计实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以时代为线索,从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分析其审美特征和美学价值,论述其设计美感产生的哲学和社会文化背景,阐释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在美学上的主要特点,既为希望了解设计,欣赏设计,判断设计优劣的学者提供知识背景和理论参考,也希望大家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领略到日常生活的实用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艺术元素,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评价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西方古典设计美学,现代设计美学,后现代设计美学,多元化时代的设计美学,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文化论,设计审美趋势论。每个章节都根据审美理论提供大量的审美实践产品,通过对设计实物的分析,将审美理论应用于审美实践。掌握了相关理论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载体,进行相关的审美鉴赏。课前布置相关审美理论分析的作业,课堂讨论加点评,课后以论文或者课件制作等方式,翻转课堂,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木讷的课堂气氛灵活化,课后作业方式多样化。

本课程的特色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的教育理念有: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习观,解构主义的知识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校企合作的发展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设计审美的发展,设计审美的要素,设计审美的研究领域,设计审美心理,设计审美感知和审美文化水平都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从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丰富的艺术基础。

本课程的创新点

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的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课程设计中论述中西方美学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个案分析等项目,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动和实践,在课堂讨论中进行知识的教授,激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创设仿真模仿学习情境,对于设计美学历史沿革,设计美学风格发展等进行讲解,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参与设计竞赛,模拟企业设计课题,学生可以掌握多维视角下的审美语境和审美哲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地了解有关传统美学和当今设计领域相结合而发展出的美学分支理论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涵盖面。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补充人文社科知识。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功能和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美学理论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

成绩 要求

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学习,包括视频观看和作业,其中单元测试占30%,线下期末考核占50%,发布及回复帖子占10%,平时作业10%。

课程大纲
绪论 设计美学、设计欣赏、设计批评
课时目标:充分了解与美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可以区分其涵义。
1.1设计美学
1.2设计欣赏
1.3设计批评
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理解中国古代居住设计思想和美学观,理解中国哲学中人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园林艺术等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和体现。
2.1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
2.2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
2.3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
2.4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
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充分了解中国古代的器物在工艺、造型、装饰及美学上所取得的成果,了解关于器物的美学评价体系,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在器物上的设计体验。
3.1匠心独具的功能之美
3.2天然朴拙的材质之美
3.3含蓄优雅的造型之美
3.4工巧适度的技艺之美
西方古典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西方古典时期的设计美学思想在建筑,城市、园林、日用品中的设计。
4.1比例协调的整体之美
4.2均衡对称的形式之美
4.3视觉和谐的空间之美
4.4典雅节制的装饰之美
现代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工业革命之后,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不断普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呼吁新的美学观念的产生,这就是现代美学思想,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新时期美学理论的新应用。
5.1突出实用的功能之美
5.2几何抽象的造型之美
5.3人机和谐的技术之美
5.4服务大众的人道之美
后现代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进入20世纪中后期,社会在基本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生产为主导转向以消费为主导。随着消费市场的升温,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开始出现。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后现代主义,理解其与现代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6.1模糊丰富的功能之美
6.2形式各异的造型之美
6.3冲击视觉的混搭之美
6.4装饰亮丽的通俗之美
多元化时代的设计美学
课时目标:在一个崇尚多元化的时代,设计美学被重新理解和定义,其包涵的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在文化和价值皆多元的背景下,设计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原则,设计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学科知识交融汇合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充分了解多元化时代的各种美学思想。
7.1绿色环保的生态之美
7.2风格多变的时尚之美
7.3善意温馨的人性之美
7.4丰富多样的装饰之美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美学感兴趣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

课程的预期受众为:

希望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的当代大学生;

对设计感兴趣的社会人群;、

正在进行设计相关专业学习的人群。

参考资料

1、《日式设计美学》,林庚利,林诗健,电子工业出版社

2、《美的常识》,周清毅,人民美术班社

3、《中外设计史》,沈爱凤,中国纺织出版社

江苏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李飞

李飞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