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对中国汉画像石艺术进行的解读。
本课程主要是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解读汉画像石艺术,包括对汉画像石艺术的产生、发展、内容及形式、墓祠、棺槨等的艺术学的介绍、鉴赏及研究,着重对汉画像作图像学的(Iconology)分析。其宗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国艺术精神,寻求中国民族艺术特征,打造中国的学术话语模式,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化在现代的复兴。
本课程主要讲授汉画像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像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像艺术的内容、形式和美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像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此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了解本民族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走进汉画、认识汉画、理解汉画、体验汉画、活用汉画,从而使学生对汉画像艺术有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系统认知。
本课程成绩评价分两部分:
1. 平时成绩(40%)。
2. 期末论文成绩(60%)。
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40%+期末论文成绩×60%=100%。
综合考核成绩,60~85分(不含85分)为合格,85分(含85分)及其以上为优秀。
阅读过一些汉画像研究的书籍,对汉画像有初步了解和兴趣。
瞿中溶:《汉武梁祠画像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据道光五年本)影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李发林:《山东汉画像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版。
刘志远 、余德章等:《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吴曾德:《汉代画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朱锡禄:《武氏祠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陈履生:《神画主神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18画像石画像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博物馆编:《鲁迅藏汉画像》,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顾 森:《中国汉画图典》,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版。
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汉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汉画石全集》,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巫 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朱存明:《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朱 浒:《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武利华:《徐州汉画像石通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
邢义田:《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
张道一:《汉画故事》,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