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心理测量学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6月29日 ~ 2022年08月30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的学说,这些特定素质包含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
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的学说,这些特定素质包含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心理测量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的学说,这些特定素质包含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对这些个人特定素质的全面、深入的测量与分析是进行其他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学生应掌握心理测量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各种统计指标。

2、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熟悉常用量表的内容、施测过程及计分和结果解释。

3. 了解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备文献查阅、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撰写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一定研究目的编制问卷及量表,从而有效地为科研学习、生产生活服务。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夯实基础+服务实践”双向发展,即:一方面着重讲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测验的编制程序与项目分析、测验的信效度检验、测验常模的建立、测验的使用规范等,使学生能够读懂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学科架构;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心理、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常用到的能力与人格测验,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相关课题及自拟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开展科学心理测验的自行编制,从而以实践为导向提升学生对心理测验工具的应用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含:观着讲课视频,完成每周的课后小测验,参与课程讨论,参加期末考试。课程学习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

(1)课后小测验:在每一次实验结束后,需完成课后小测验,占课程成绩的30%。(2)课程考试: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参加课程的最后考试,成绩占60%。

(3)课后讨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参与老师在讨论话题中互动,占成绩10%


课程大纲

绪论  心理测量离我们有多远?

第一章心理测量学的历史

1.1 “前世”: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与实践

1.2.1 “今生”:科学心理测量的发展历程(上)

1.2.2 “今生”:科学心理测量的发展历程(下)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概述 

2.1 心理测量的基础知识

2.2 如何科学地界定心理测量?

第三章心理测量的理论 

3.1 真分数理论:学习“信度”之前需要知道的事儿

3.2 测量误差及其控制:有关测验精确性的要素

3.3 信度的定义:何谓可靠性

3.4.1 信度的种类及估计方法:如何得知一个测验是不是可靠的?(上)

3.4.2 信度的种类及估计方法:如何得知一个测验是不是可靠的?(下)

3.5 影响信度的因素:怎样"操纵“测验的可靠性?

3.6 概化理论的信度观:测验还真不是“一成不变”的

3.7 效度的定义:何谓有效性

3.8.1 效度的种类:如何得知一个测验是不是有效的?(上)

3.8.2 效度的种类:如何得知一个测验是不是有效的?(下)

3.9 影响效度的因素:"有效"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3.10 效度的解释和应用:预测和决策的“好帮手?

3.11 项目难度及估计方法:“难”与“不难”一测便知!

3.12项目鉴别力及估计方法:什么样的测验才是一个好测验?

3.13 IRT项目分析:心理测验中的“微观技术

第四章心理测量的应用 

4.1 何谓智力?

4.2 智商:我们如何准确地比较谁更聪明?

4.3 代表性智力测验:智力到底是怎么测量的?

4.4 何谓人格?

4.5 人格测验的三种编制方式:人格这么复杂,该怎么测量?

4.6 代表性人格测验:了解自己和他人

4.7 心理测验编制的原则与程序

4.8 心理测验分数的处理与解释


西南科技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魏然

魏然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