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发展角度,回应大学生心理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实施理论和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学科。 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自我实现,创造幸福生活,提升其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依据预定的课程目标,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的主要内容有:主动适应、平衡自我、管理情绪、提升意志、健全人格、学习策略、学会交往、健康恋爱、合作竞争、珍爱生命等。
课程概述
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建立、未来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情绪与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不仅是提升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全面发展、实现自我潜能的基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情绪管理与压力调节、自我认知与成长、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职业规划与心理调适等主题展开。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评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巧。
-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 提升自我认知: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和能力,促进自我接纳与成长。
-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节:学会识别和管理情绪,掌握有效的压力缓解技巧,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
-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沟通技巧,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职业规划与心理调适:明确职业目标,了解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做好就业准备,减少职业焦虑。
- 提升心理韧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联,促进身心和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讲授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 个性化关注:注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实际问题。
- 前沿性与实用性并重:课程内容紧跟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注重实际应用,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 积极心理学导向:强调培养积极心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内在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 构建支持系统:通过团队建设、同伴辅导等方式,构建学生之间的支持网络,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 自我认知的深度与准确性: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但要做到深入且准确地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学生可能需要面对自己的不足、挑战固有观念,甚至需要处理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记忆。这种深度的自我探索需要时间和勇气,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一个难点。
- 情绪管理的技巧运用:虽然课程会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但真正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强烈的负面情绪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及时察觉情绪变化、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并有效执行,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 改变旧有行为模式:许多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惯的形成往往与长期的行为模式有关。要改变这些模式,不仅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克服旧有习惯的惯性,这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决心。
-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课程中会涉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的内容,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往往比书本上复杂得多。学生可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应对,这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经验和智慧。
- 心理问题的多样性与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是独特的,心理问题也多种多样。课程虽然会覆盖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但面对具体个体时,仍需要个性化的分析和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同时也需要学生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
- 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有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人们会无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面对真实的自我或问题。这种防御机制可能会阻碍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使其难以真正受益。因此,帮助学生识别和克服这些防御机制也是课程的一个难点。
授课目标
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习更多心理规律和现象;掌握自我调适相关技术,将获取的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尝试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自我分析、自我提升及团体合作的习惯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创造健康生活。本门课程的开设将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体验成长和完善人格,适应校园和社会生活,推动他们的学习生涯、生活生涯、职业生涯的协调发展。
成绩 要求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按以下比例分配:
1. 视频学习时长占比40%
按照视频学习时长占总视频时长的占比进行评分。
2.章节测验占比10%
为理解和巩固课程教学内容,一共10个单元测验。
2. 期末考试占比50%。
期末考试为客观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同学们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
总分100分。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顾晓虎、高远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心动力、新起点》,张强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奇普 康利编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
《爱是唯一的真相》,布莱恩.魏斯编著,台海出版社,2016年。
《每个生命都要结伴而行》,亚当 奥尔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桑志琴,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