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本课程包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本课程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等教学科研平台,不断加强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课程先后入选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年)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主编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入选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15年),2018年出版《综合自然地理学》(修订版)。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自然特征的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发展变化规律,探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方向;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人为环境的形成机制、变化和发展趋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途径。
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本科生。
成绩构成:期末成绩 70%,平时成绩30%(考勤10%、作业与测验20%)。
具备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习完成区域自然地理课程(如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等)。
1,景贵和。《综合自然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陈传康,伍光和,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邱道持,王力。《综合自然地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5,伍光和。《综合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