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中华文明为内核,涵盖了地理名胜、中华名人、风俗礼仪、中国建筑、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等八大主题,三十二个精选中华文化知识板块。学生将通过读、写、听、说、译等立体化学习方式, 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日新月异的现代发展,轻松愉悦地掌握丰富的英语表达方式,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
【课程特色】
选题多元 内容丰富 课程共计八个单元,涵盖了地理名胜、古今成就、中国建筑、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传统艺术、服饰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等八大主题,每个单元主题下精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知识板块进行讲解和练习。慕课总时长达320多分钟,是目前同类慕课中涵盖内容最丰富系统的课程之一
纵贯古今 鲜活实用 课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每个主题单元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文明成就进行讲解,让学生既要学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更要学会讲述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发展故事。
思政育人 思辨提升 课程在让学生认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通过主题讨论、个人陈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升思辨能力,深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从而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程学习中。
团队授课 特色纷呈 课程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由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完成授课和答疑任务,风格迥异,严谨又不失活泼,讲授不乏启迪。学习者在视频观看、课后答疑环节自主安排又时时有教师陪伴,使得学习过程有序不枯燥,带给学生多样的体验。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本课程学习以英语为媒介,以文化为依托,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从而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本学期将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估占学期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估占60%。具体评估内容如下:
一、形成性评估(40%)
(一) 自主学习(10%)
学生需通过 SPOC 平台完成指定视频观看和单元测试。此外,将通过随堂测试的形式,检查学生对 MOOC 课程内容以及平时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随堂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术语翻译,重点考察学生对文化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面授学习(15%)
面授学习的评估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建议在面授过程中增加随堂课题测试,以检查学生对各单元主题相关的常用文化术语表达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学期项目(15%)
学期项目将围绕本学期所学单元内容设定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 撰写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目标、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
2. 完成课题报告,系统总结研究成果;
3. 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学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终结性评估(6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占学期总成绩的 60%。考试题型包括:
1. 阅读理解(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选词填空(选择题):通过阅读短篇文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检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语篇翻译(英汉互译各 1 篇):一篇为学业考试相关的内容,另一篇与本学期主题相关。通过翻译任务,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短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考察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对所学文化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有一定英语语言基础。
1、《英语畅谈中国文化》, 王志茹、陆小丽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2、《中国文化概况》, 廖华英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3、《英语话中华——自然与传统》,贾卫国 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英语话中华——文明与进步》,贾卫国 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5、《中国文化》(英文版),常俊跃、霍跃红、姚璐、赵永青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