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既有美学理论的阐释,又有美的现象和形态的生动呈现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美理想和情趣,贴近他们的审美关怀,与他们一起解答审美疑问,增长美学知识,从而提升审美修养和素质。课程由导论、美术之美、诗歌之美、戏剧之美、人生之美五个部分组成。
人文教育的内核与其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如说是美育。通过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大学美育》慕课由此而生。
1.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
2.借助新媒体手段,适应媒体变革带来的对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有合格(60分≤ 得分< 90分)和优秀(90分≤ 得分)
课程总评分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单元测验,评分占比50%,章后的单元测验只有1次测试机会,请谨慎作答,各题型每题分值为:单选题2分、多选题3分、判断题2分、填空题2分。。
二是课程话题讨论,评分占比20%,每一讲在课堂交流区发布至少1个话题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交流区内(计分项)参与讨论,其他讨论区不计分。根据同学参与活跃度以及内容质量评分,获得满分需参与全部课程交流区的讨论话题并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回复。
三是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外作业,评分占比30%。
请同学每周按要求学习,按进度完整地观看每讲的在线课程视频(总时长620分钟,其中核心课程视频195分钟),并独立完成测试考核、参与话题讨论,不可期末突击集中学习,我们将根据系统后台的学习数据“,对未完整观看课程视频-“线上旷课”和集中学习情形予以扣分,线上测试、话题讨论和课程作业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的行为(查重率>25%),将以零分计。
无
1.《美育十五讲》(曾繁仁著)
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有推荐教材吗?
有,苏宏元 孙珉 周可:《大学美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