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分享
spContent=教学团队与大家一起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程建设理念,积极开展在线教与学的实践。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是工程造价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建筑与装饰工程清单计价,BIM造价软件后续课程的前提。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课程以学生造价员、施工员对钢筋计量、施工的技能要求为切入点,对接教育部教学标准、行业企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件“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并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建筑安装工程量计算技能大赛、bim类建模竞赛,1+x证书,以三个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探索“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综合育人融通机制。 

    本课程采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快速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重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模块,依托三个项目,不同同学完成岗课赛证不同目标。学习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施工图平法标注,能正确理解和识读平法施工图,在识图基础上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学习,讲解装配式结构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并讲解装配式结构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中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造价人员施工人员、资料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模式,利用线上的丰富资源,完成基本概念和常规知识的学习,培养大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线下通过翻转课堂、参观教学模型、三维虚拟仿真软件、制作钢筋实体模型等方式,二维图集讲解结合三维模型,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完成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钢筋基本特性、分类;

2.掌握钢筋计算的基本参数,基础、柱、梁、板、楼梯、装配式构件型的平法制图规则;

3.掌握基础、柱、梁、板、楼梯、装配式构件型的平法制图规则。

能力目标:

1.会识读图纸中基础、柱、梁、板、楼梯、装配式构件型的平法表达,计算不同构件类型的钢筋工程量;

2.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教学中未学习到的构件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平法识图及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素养目标:

围绕“三精神(工匠精神、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三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合作意识)三用心(专心、细心、恒心)”思政目标,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大国小将。


成绩 要求

序号

考核指标

100分

考核项目

比例

1

线上成绩

50分

学习活动讨论

5%

知识单元测验

20%

作业提交

25%

线上期末考试

50%

2

线下成绩

50分

出勤率、平时互动、翻转讲授

30%

期末考试

50%

总结报告

20%

合计

100分

-

100%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建筑材料》:建筑钢材的分类,常用钢材品种,钢筋的冷加工和时效,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建筑构造》:

1.了解建筑的分类、房屋的构造组成,掌握房屋建筑图的内容 

2.了解总平面图的用途、制图规定,了解建筑设计总说明的内容

3.了解建筑平面图的内容,掌握底层平面图的制图规定及阅读方法,了解屋顶平面图的内容

4.理解建筑立面图的制图规定,掌握剖面图的用途与图示方法

5.掌握建筑详图的制图规定

《建筑结构 》: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

2、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

3、掌握梁、板、柱等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熟悉各类构件的配筋构造。

4.了解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特点;熟悉现浇框架梁、柱、节点及剪力墙配筋构造;5.了解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熟悉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画法几何》《建筑cad》:

1.了解Auto CAD操作界面特点,理解界面草图设置。

2.掌握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操作,能熟练绘制规则几何图形。 

3.掌握图层设置,掌握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步骤,能较快绘制。

4、应用建筑装饰装修构造原理,举一反三地设计各种节点详图,指导工程实践;

5、培养学生综合想象、构思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绘制、审核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图的能力。


参考资料

1、16G101-1,2,3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2、《18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3、2020《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4、《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常见问题

如果网络卡顿,请退出重启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