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
2.20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
3.2020年7月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2020年9月教育部等就部委发布的《职业教育体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就部委发布的《职业教育体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养必修课程,统筹勤工助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设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的观念,理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自觉遵守劳动规范,能在公共生活、志愿服务、专业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健康的劳动心理,学会心理调试,锤炼劳动品质,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课程紧跟政策要求,创编团队,内容可行性、思想性强;打造专题视频,融和职教案例,模块化思辨教学;立足原创,整体设计、图文并茂;采用案例导入,主旨鲜明,资源丰富。
知识目标:理解劳动、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掌握劳动安全知识,遵守劳动规范,懂得劳动保护;了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理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能力目标:逐步具备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方法;能在公共生活、志愿服务、专业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具备职业适应和心理调适的能力。
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锻造劳动品质;提升职业素养;弘扬劳动精神。
思政目标:体认劳动价值;锻造劳动品质;弘扬劳动精神。
本课程《劳动教育》的成绩获得前提是完整观看所有的教学视频。
成绩由单元测验、讨论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其中:(1)单元测验占40%,单元测验有8个,分别在每一章学习内容结束后进行。每个单元测验包括5个单选题和5个判断题,共10道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每次单元测验占5%,8次共占40%;(2)讨论占5%(课程讨论需在课堂交流区中参与,回复5次即可得到该项满分);(3)期末考试占55%。期末考试由两部分组成:①客观题(占比40%)包括选择题30题,判断题20题。每题2分,共100分。②主观论文题1条(占比60%),主题与劳动教育有关,不少于800字,共100分。
最终成绩按百分制计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丁晓昌,顾建军主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2.曾天山,顾建军主编.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编.劳动教育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唐伟军,王立群,黄小益主编.大学生劳动教育使用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5.姜颖主编.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黄松有,黎建飞主编.劳动合同法条文讲解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7.关怀,林嘉主编.劳动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8.顾建军主编.劳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9.党印主编.职业与劳动——大学生劳动教育十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