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在人们日常运动健身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运动健身?如何在运动后针对性进行拉伸放松? 如何对简单动作进行初步的动作分析?这些都需要人们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其与运动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体育院校诸多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运动爱好必备的人体形态学基础课程,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组最早由近现代著名体育教育专家、运动解剖学开拓者张汇兰教授于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金陵女子大学时期创立,经历了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目前本课程团队由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等多个专业背景学者组成,旨在强化本课程的“两性一度”、突出本课程的交叉性和应用性。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既能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其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运动解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康复医学技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概述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体育教育学必修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可使学生在熟悉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损伤和科学训练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并为更好地学习技术课程提供理论指导;此外,学习本门课程也为学习后续的理论课程打好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也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目标主要有四条:
- 掌握运动系统中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心血管系统组成、位置、形态、结构,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
- 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胃、肠、肝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掌握肺小叶、肾单位的微细结构和气血屏障和滤过屏障的概念;掌握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 掌握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等术语;了解眼球、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与分组研讨,使其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了解国内外运动解剖学实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拓展性学习。
成绩 要求
平时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50%(由作业、考勤、讨论和实验构成);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5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占30%)打分;期末考试成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田振军、李世昌、徐国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 21 年3月
《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编写组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胡耀民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