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运动损伤
分享
spContent=《运动损伤》课程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损伤发生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科学,属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兴学科,是体卫融合的典型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损伤概论;运动损伤的病理与处理;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方法;运动项目与运动损伤;常见运动损伤的诊治;人体上肢常见运动损伤;人体下肢常见运动损伤;人体躯干常见运动损伤等。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理想信念。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症状体征与治疗方法,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能对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正确的诊治,初步具备从事运动损伤防治工作的专业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运动损伤》课程是南京体育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数智课程,是学校运动康复专业(国一流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国一流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近年来,体卫融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市场对于具有较高运动损伤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为解决运动实践中的损伤实际问题服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损伤发生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科学,属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兴学科,是体卫融合的典型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理想信念。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症状体征与治疗方法,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能对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正确的诊治,初步具备从事运动损伤防治工作的专业能力。

本课程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举措如下:(1)学生知识建构力培养。我们借鉴知识建构的闭环模型,从知识输入开始,与已有的知识主动关联来理解记忆,经过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实现知识的转化应用和输出。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和优化来达成,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建构的闭环。(2)学生自主内驱力激发。本课程为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于无形中融入思政元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高阶思维力和知识应用转化力培养。我们通过打造成长式教学环境,在课程全过程让学生想到并逐渐做到,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科研导师加入,从不同学科分析运动损伤研究前沿问题,助力搭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脚手架;临床导师加入,分享临床案例并指导诊断、治疗教学实践,提供知识迁移应用的训练场。(4)信息化资源及工具保障深度个性学习和精准全过程教学管理。课前使用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料,依托智慧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完成多种教学活动,课后利用课程平台里的测试题库完成自测任务,实现全过程的教学管理。(5)多元化学习评价及反馈。我们的考核方式重在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过程性考核不仅包括课后作业等量化评价,还包括对自主学习投入度、思维提升高阶度等进行质性评价,给予学生有爱的正反馈,与思政引导结合,更有效激发自主内驱。

成绩 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分别线下考核和线上考核两部分。

线下考核: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线下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投入度和思维提升度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50%。

线上考核:要求学生采用线上教学资源《运动损伤》进行在线课程预习和复习。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相结合,充分进行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上自主学习、线上完成作业、提问等情况,约占总成绩25%。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生命科学基本知识。

参考资料

[1]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黄涛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4 [ISBN:9787564404215]。

[2] 运动损伤与康复,王国祥,王琳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ISBN:9787040515060]。

[3] 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王广兰,汪学红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ISBN:978756802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