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8.0级的毁灭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环绕地球6圈,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达到8452亿,其中由于房屋的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47.8%。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面对这样一场灾难性的地震,我们不禁要探究:是怎样的地壳运动让地处龙门山地震带的汶川产生如此严重的震害?8.0级地震的能量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为什么将此次地震的烈度确定为11度?这些便是这门课讲到的第一方面的内容:关于地震的知识,包括了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递特征、地震的描述等。
汶川地震后,学术界与工程界的许多专家前往灾区调研,通过记录震害现象研究导致结构失效的原因。映秀镇漩口中学因为大空间刚度不足而垮塌,大批预制板因为没有可靠的连接成为夺取生命的“棺材板”,震后裸露着的灯笼状向外屈曲的柱头钢筋表明了“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实现……残酷的震害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抗震理论,这便是这门课讲到的第二方面内容:抗震的基本原理,包括了“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场地土条件对抗震的影响、结构布置的原则、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延性材料的选取、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等。
在掌握了抗震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设计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房屋。因此,本课程第三方面的内容是: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针对常用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讲授抗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包括构件截面的确定、结构承载力的计算、变形的校核、抗震构造措施的采用等。
整体评价指标 | 一级评价指标 | 二级评价指标 | 权重 |
学生课程整体评价(100%) | 平时成绩(50%) | 课程思政讨论 | 5% |
课堂笔记 | 5% | ||
线上学习互动 | 15% | ||
抗震知识竞赛 | 15% | ||
大作业 | 10% | ||
期末成绩(50%) | 期末考试 | 50% | |
合计 | 10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