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犬灵敏的嗅觉在犯罪现场物证搜索、气味追踪、气味鉴别、在灾难环境中寻找幸存者、根据最后已知位置搜寻失联人员、搜尸、血迹搜索、搜毒、搜爆、海关违禁物品搜索、特定植物搜寻与定位、电诈工具搜索等气味侦查识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体气味已经成为继指纹、DNA后的又一关联具体行为人的重要生物特征,具有证据学属性。
尽管如此,人们对气味的基本知识理论、人体气味的产生及证据学特性、犬嗅识气味原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人体气味证据特征及犬的嗅识能力还没有被人类完全了解和利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本课程的主讲老师吴德华研究员、龙成生副研究员、陈然然助理研究员等,对人体气味指纹特征分析和犬的气味侦查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成授课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气味基础理论;人体气味产生、功能、遗传稳定性、差异可变性、化学特性和证据学属性;人体气味转移理论;环境饮食等内外因素对人体气味的影响;常见爆炸物、毒品气味的种类和特点;警犬嗅觉器官、嗅识气味原理、分辨气味能力;现场气味的种类和特点、现场气味的载体和存留特性、环境因素对现场气味的影响、气味迹线图研判技术、嗅源气味有效性研判方法;现场气味勘查的步骤、发现的原则和方法、嗅源的提取存方法、转运和保存技术;现场气味的生物嗅觉学识别、电子鼻识别、色谱质谱分析与指纹图构建的方法、警犬气味侦查应用类别与目的、训练理念与方法、作业原则与策略、重要现场气味勘查应用案例解析等技术知识。
本课程内容丰富、集知识性、学术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其中确有不少新的发现,提出了新的见解,能给广大学生利用警犬气味侦查技术服务于公安工作理论知识的储备、提高警犬技术专业学生气味侦查犬训练使用水平,提供知识平台和技术支撑。
本课程同时设立了实训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警犬鉴别人体气味、搜索物证等实训中,体验警犬气味侦查技术的神奇魅力。
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的考核随课程进度实施,其它两项的考核在期末实施。
学生本课程期末总成绩= 学生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一)平时成绩(总分40分)
课程共有4节实训课和12节理论课,实训课成绩共20分。理论课平时成绩共20分。考核评分法:根据课堂作业、课堂表现及实训课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不交、抄袭的作业均按零分计。
(三)期末论文成绩(总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