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分享
spContent=本课程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钱扬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主讲的,面向在校师范生的一门特色课程。想要了解手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吗?想要知道如何开发手持技术实验吗?想要掌握手持技术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技巧吗?想要知道手持实验在学生认知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吗?快来学习吧! ——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本在线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体现师范性特色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针对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本课程致力于学生数字化化学实验技能及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化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为其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化学教师奠定基础。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本课程还将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讲授如何撰写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研究论文,并将结合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的建构,让学生认识到手持实验在学生认知心理结构中的作用。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20年研究概况”、“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介绍及仪器使用方法”、“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案例设计”、“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应用研究”、“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成果凝练”以及“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的建构”。课程体系既概述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20年的研究发展,也展示完整规范化的案例实践与思路,并提供严谨实用的心理学理论指导。

3.课程特点

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提炼思路方法,建构科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建设。

  (1)课程内容典型创新

   课程内容不仅展示钱扬义教授工作室多年的案例开发成果,还提炼案例开发的思路与建构实验心理学理论依据。选取的实验案例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与学科课程标准相衔接,解决传统实验疑难,创新突破重难点。

  (2)课程资源丰富实用

   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需求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念,结合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设计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资源内容实用性、获取渠道时效性。

4.学习导图


授课目标

(1)通过学习“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20年研究概况”,学习者能够了解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基本概念及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建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观念。

(2)通过学习“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介绍及仪器使用方法”,学习者知道手持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开发奠定基础。

(3)借助具体的实验案例,学习者知道如何开发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提升数字化化学实验技能及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

(4)通过学习“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应用研究”,学习者掌握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5)通过学习“成果凝练”,学习者掌握撰写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研究论文的技巧。

(6)通过学习“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学习者需要认识到手持实验在学生认知心理结构中的作用,为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化学教师奠定基础。


成绩 要求

总成绩 60 分至84分为合格;85 分至100分为优秀。总成绩按以下比例分配:

  1. 作业(30%):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作业需要学员互评,每人至少互评5位其他学员的作业,系统随机分配。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员将给予所得分数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员将给予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员将给予所得分数的100%。系统计算学员作业成绩:取每个得分点的截尾平均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数)之和。

  2. 单元测验(50%):每次测验需要在 60 分钟内完成,允许尝试 2 次,取最高成绩。具体题型见每次测验说明。本课程一共有5个模块测验。

  3. 课程讨论(20%):在课程讨论区积极发言。在课件的“讨论”活动中发帖和回帖的数量总共达15条及以上,且获赞总数超过5个的学员可获得满分。每讲都会指定讨论题目与范围,学员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请注意:只有参加课件中“讨论”活动发帖获赞才能计入成绩。水帖不计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 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试剂及其性质。

参考资料

肖常磊,钱扬义主编.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01.

刘知新主编. 化学教学论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