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大学生涯规划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7考研全科新手规划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莫永华)
分享
spContent=符合“互联网+教育”时代特征,遵循“大道至简,技术致用”的理念,取径为“理论——技术——实践应用”,基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做好顶层设计,重点面向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2018年6月29日,教育部—中移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颁布了研究成果《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质量,理应在职前阶段进行良好培养,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对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大影响,信息化教学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2,课程主题、目标、特色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应对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教育)以及“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的冲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该课程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师范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通过该课程,让立志于成为时代化卓越教师的学习者,具有时代化的教育新思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新理论与方法,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与变革教育能力的课程。

    遵循“大道至简,技术致用”的理念,取径为“理论/方法——工具/技术——实践应用”,强调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更重视实践的有效性。以互联网+教育下的混合学习(face-to-face与online)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面向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三大环境,基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两大要求(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发展性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提供一套行之可效的理论、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该方案从教学资源(建设)设计与开发层面,到教学方法层面,以及教学应用模式层面,让学生深切体会/体验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并能够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其目标达成循序渐进(资源、课堂/平台、应用模式),逐渐加码,增加可操作性。技术层面:要求做好ppt、微课(体现教学流程结构如导入,主体讲解,小结等环节;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讲授法等等),思维导图等。教学层面:会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可视化、电子白板、小组学习、课堂派、混合学习等。思维层面(核心素养),即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形象思维(可视化,影视理论)等。

    有前期研究成果积累、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完善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等支撑,课程建设基础良好。本课程提供一套行之可效的理论、技术解决方案(硬件+软件+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形象思维),实现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本课程体现互联网+教育特色,既可以适用于师范院校各专业公共课,也适合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


授课目标

    与应用场景(课堂/平台,如多媒体教室、在线慕课平台、移动平台等)、教学方法策略、教学结构流程(导入-主体-测试-小结),教学应用模式(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开展教学资源(建设)设计与开发,重点做好PPT(face-to-face)、微课(online/混合学习,体现教学流程结构、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等)等资源。具体而言,技术层面:要求掌握ppt、Camtasia Studio等系列软件。教学层面:要求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教学方法策略、可视化、教学结构流程等。思维层面(核心素养):把技术与教育教学知识理论、思维训练相结合,基于广义蒙太奇,结合可视化、影视理论等,注重形象思维、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把技术与教育教学知识理论、思维训练相结合,基于广义蒙太奇,结合可视化、影视理论等,注重形象思维、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成绩 要求

本门课程采用SPOC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其总成绩 =50% 线上(中国大学MOOC)+ 50%线下。

其中,线上成绩 = 40%单元测验 + 30%单元作业 + 30%讨论。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一)》,掌握windows7以上版本操作系统、office2010以上版本办公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即可。建议是windows10,office2019/office365最新版本。

参考资料

1.吴有林等著,《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精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

2.胡小勇,《设计好微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7年

3.于化龙等,《微课实战:MG动画微视频制作入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4.蔡跃编著,《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5.赵国栋编著,《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 Nancy Duarte,《slide: ology——The Art and Science of Creating Great Presentations》, O'Reilly Media,2008年

7. Garr Reynolds,《演说之禅设计篇:完美呈现的幻灯片设计原则和技巧》(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8. [英]罗伊·汤普森(Roy Thompson)等,《镜头的语法(插图修订第2版)》(Grammar of the Shot,2e),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9.[英]罗伊·汤普森(Roy Thompson)等,《剪辑的语法(插图修订第2版)》(Grammar of the Edit,2e),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10.莫永华.魏文展.吕永峰.分层可视化方法原理与实践(ISBN978-7-5487-0385-3)[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8.

11.莫永华,元钊.演示即可视化——分层可视化方法实例化于PowerPoint2010中[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03):113-119.

12.莫永华,吕永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技术上升到艺术之“五步曲”——以PowerPoint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101-103.

13.元钊. 基于PPT分镜头稿本的微课制作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14.李丽萍,莫永华,杨上影,张静.主流快速课件工具对比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9):110-115. 

15.OfficePLUS,微软Office官方在线模板网站!https://www.officeplus.cn/Template/Home.shtml

16.口袋动画,https://www.papocket.com/

17.iSlide官网,https://www.islide.cc/

18.免费开源的PPT插件——OneKeyTools 8 Ultimate,https://www.muruoxi.com/pc/2483.html

19.focusky官网, https://www.focusky.com.cn/

20.Camtasia官网,https://www.techsmith.com/video-editor.html

21. VideoStudio官网, https://www.videostudiopro.com/en/

22.万彩动画大师,https://www.animiz.cn/ 

23.优雅互动,https://movie-nin.yoya.com/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