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坚持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从微生物的不同类群的形态结构、营养和代谢生长、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生态和环境保护几个模块,讲授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课程资源丰富。并通过学生设计微生物产品和进行可行性分析讨论模式,培养学生应用微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
课程面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专业等应用型专业。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核心理论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领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使学生在细胞、分子及群体水平上认识掌握相关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类群、命名规则等基本知识以及营养代谢、生长环境、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认识掌握微生物在环境生态中的地位与作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教育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来认识分析和研究解决环境科学和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能运用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表述环境工程问题,和能运用微生物学原理识别和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五、教材、课程网址及参考书目
1. 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赵开弘主编,华中科技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 参考书:
【1】《微生物学》,沈萍,高教出版社,2008年,彩版。
【2】《微生物学》,沈萍,高教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3】《工业微生物学》,岑沛霖,化工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微生物学》,诸葛健,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5】《Prescott微生物学原理》,Willey, Sherwood, Woolverton,高教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影印版)。
【6】《微生物学》,Prescott、Harley、Klein Hans,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5版(影印版) 。
【7】《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Jacquelyn G Black[美]著,蔡谨主译,化工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8】《微生物学》,J.Nicklin. K.Graeme-cook.T.Paget And R.Killington ,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影印版)。
【9】《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著,高教出版社,2020年4月,第四版(该书第一版是全国优秀教材)。本课程组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教程多媒体课件》与之配套。
3. 教学网站:
【1】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633.html)
【2】丁香园-微生物学技术讨论版(https://www.dxy.cn/bbs/index.html)
【3】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www.micronet.cn/chinese/chinese.html)
【4】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网站(https://www.slic2.wsu.edu:82/hurlbert/micro10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