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上若干科技人物、科技著作和科技事件进行回顾与探讨,动态地展现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概貌。学习本课程,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内容共分为八讲,分别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科学革命”“启蒙的时代”“实证科学的全面兴起”“现代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与技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沟通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它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正如本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 1884-1956)所言,它致力于“在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建造起桥梁”。学习科学技术史对于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不同地域和国家都经历了崎岖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可能做到全面展示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全貌。本课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以专题形式从总体上展示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脉络。学习这门课,可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概貌,增进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对科学技术自身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进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





授课目标

1.从总体上展示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脉络,加深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认识;

2.感悟科学精神,增进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理解;

3.拓展视野,增进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

4.以史为鉴,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无预备知识要求。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张子文主编. 科学技术史概论.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兵,鲍鸥,游战洪,杨舰主编.  新编科学技术史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鸿生. 科学技术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路甬祥等. 科学之旅.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第4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6] 江晓原主编.  科学史十五讲(第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 石云里.  科学简史.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 姜振寰. 科学技术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9] 张密生. 科学技术史(第3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0] 陈吉明主编.  科学技术简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 [英]W. C. 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李珩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2] [英]斯蒂芬·F. 梅森.  自然科学史. 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社,1977.

[13] [美]乔治·萨顿. 科学的历史研究. 刘兵,陈恒六,仲维光编译.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4] [英]罗伊·波特主编. 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 方在庆译.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15] [美]玛丽·乔·奈主编. 剑桥科学史(第5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 刘兵,江晓原,杨舰主译.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16] [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美]哈罗德·多恩.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王鸣阳,陈多雨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17] [英]李约瑟原著,[英]柯林·罗南改编. 中华科学文明史.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8] 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9] 董光璧主编.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0] 中国科学院.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