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导论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11月22日 ~ 2023年03月14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839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6)
spContent=《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导论》是中文系研究生基础课,以语言文学研究的意义、内涵、宗旨、理论、方法、路径为主要内容,按专题由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经验丰富的老师合作承担教学工作。课程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快速提升研究能力。授课对象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新生,也鼓励高年级本科生选课。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导论》是中文系研究生基础课,以语言文学研究的意义、内涵、宗旨、理论、方法、路径为主要内容,按专题由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经验丰富的老师合作承担教学工作。课程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快速提升研究能力。授课对象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新生,也鼓励高年级本科生选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分为11个主题,计划11周讲授。基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与人文学科学术研究特点,课程聚焦学术前沿,兼顾中西、古今,细分章节,以专题形式加以介绍与分析,旨在为学生构建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完整体系。

  每个主题由课程视频”“延伸探索”“练习题”3个部分构成。课程视频为课程核心部分,延伸探索和练习题为课程实践部分。

  一、课程视频

  每1讲设立1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分为若干小章节,每个小章节是1个相对独立的视频段落,每段视频约15-20分钟。在视频中,会出现部分练习以检测学生听课质量。

  二、延伸探索

  安排在每个主题的讲授之后,是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在论坛中进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与助教会尽量全面地回答论坛上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练习思考

  属于课程学习的实践环节,以在线练习为主,分为单元测试和单元作业,需要学生登录网站选择相应的题目完成作业。单元测试以客观题为主,多为单项选择题;单元作业以主观题为主,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便于同学们学习和交流。练习思考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与检验。练习题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主题的学习。

  期末考试通过网站发布,题型多样,要求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三周为复习考试周。成绩为三级计分制,分为优秀(85-100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59分以下)。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希望有意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学生能够树立学术理想,明确人文学科学术定位,培养问题意识,了解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及基本理论、方法、路径,掌握基本的学术规范。


课程大纲
引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研究(主讲教师:楼含松)
1.1 引言
1.2 人文学科的性质和特征
1.3 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新材料与学术创新(主讲教师:张涌泉)
2.1 关于学术创新编辑教学内容
2.2 新材料
2.3 新问题
2.4 新学问
2.5 研讨:学术论著如何写出新意?
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讲教师:苏宏斌)
3.1 文学研究的三种基本形态
3.2 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3 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
3.4 文艺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5 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相互关系
3.6 学生讨论
学术史与学术规范(主讲教师:胡可先)
4.1 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4.1.1从学术期刊专题栏目的论文谈起
4.1.2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4.2 学术史的梳理
4.3 学术规范的遵守
4.4 学术史梳理实例一:学术论文
4.5 学术史梳理实例二:研究专著
4.6 学术史梳理实例三:研究项目
4.7 学术规范的讨论
文学感性与学术理性(主讲教师:陶然)
5.1 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5.2 文学研究层面的多元化
5.3 文学敏感的能力培养
5.4 学术理性的思维构建
5.5 创作与研究的互动关系
5.6 研讨:感性与理性的边界
文本分析与文学批评(主讲教师:许志强)
6.1 文学阅读与批评范式
6.2 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上)
6.3 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中)
6.4 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下)
6.5 分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6.6 理论运用和过度理解
文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主讲教师:吴笛)
7.1 世界文学意识的培养
7.2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7.3 文学的影响研究
7.4文学的国际视野以及研究方法的变更
7.5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
古代经典的科学训释(主讲教师:汪维辉)
8.1 准确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8.2 科学训释古代经典的基本原则
8.3 正确训释的成功案例
8.4 错误训释的失败案例
8.5 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
8.6 研讨:训诂学在今天如何发展
汉语史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讲教师:王云路)
9.1 汉语史研究问题
9.2 汉语史研究的方法
9.3 汉语史前沿问题
9.4 汉语史前沿问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9.5 如何发现前沿问题
9.6 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素质
文献研究新视野(主讲教师:冯国栋)
10.1 引言:“治书之学”与书籍之学
10.2 异域之眼:从“实质性异文”与“非实质性异文”说起(上)
10.3 异域之眼:从“实质性异文”与“非实质性异文”说起(下)
10.4 跨学科的启示:作为文物的文献(上)
10.5 跨学科的启示:作为文物的文献(下)
10.6 指向文献之外:文献的社会性
大数据、可视化与古代文献的检索与研究(主讲教师:徐永明)
11.1 大数据的概念
11.2 海外人文数据库建设
11.3 数字化古籍资源
11.4 数据挖掘、定位查询、可视化等软件
11.5 基于结构型的数据库研究
11.6 学术地图发布平台AMAP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知识有基本掌握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张涌泉:《敦煌写本文献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三联书店2018年版。

4. 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 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美]Eric Matthes著,袁国忠译:《Python 编程:从入门到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版。

6. 张永言:《训诂学简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 苏杰编译:《西方校勘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 陈建华主编:《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重庆出版社2016年版。


常见问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导论》课程兼顾古今中外,学科上涉及有文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内容广泛,在11周时间内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课程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矛盾,本课程主要进行专题教学,以点带面,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建立完整、全面的学科体系。教学方式除了视频展示之外,进行平台上的多元互动,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及研讨过程,并提供参考书目以供拓展。

浙江大学
11 位授课老师
楼含松

楼含松

教授

张涌泉

张涌泉

教授

苏宏斌

苏宏斌

教授

推荐课程

唐诗经典CAP

胡可先

79267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904342人参加

哲学问题

章雪富

144504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

翁恺

81122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