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如何开展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课程视频学习时长为8小时,分8周完成。
本门课程通过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选题、如何开展文献综述、如何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如何对研究过程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处理、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等方面内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同学们和老师们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与自信。
本门课程的特色包括:
第一,课程中的大量案例结合研究者的研究实践,易于学习者理解;
第二,侧重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实际使用,可操作性较强;
第三,自行设计了课程结构和内容,逻辑性较强,循序渐进,始于研究选题和文献综述、后介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再阐述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数据的统计处理、最后介绍开题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
第四,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注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介绍,适合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学习,特别是初学者;
第五,本门课程关注研究方法的信效度阐述,包括质性和量化的方法。
本门课程最终关注的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并提升研究的素养与能力。
线上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线上学习需要学习完所有视频及学习资料,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课堂讨论(15%)。学员需在由老师发起的课堂讨论中回帖,六次及格,十次满分,中间按正比例函数计算,水贴不记入总数。
2.课后测验(40%)。每周1次测验,共计40分。
3.课后作业(20%)。本课程会安排2次课后作业,每次10分,共计20分,需要学员完成,评分采取同伴互评的形式。
4.期末考试(25%)。将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期末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等,共25分。
线下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线下学习内容主要为:讨论、案例讲解、论文展示、统计软件操作等;线下考核为: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结合教育研究的思路)。
注:线上线下混合时间安排:前5周全部为线上学习(9.09-10.13),后3周为线上+线下学习(10.14-11.03)!
1 研究伊始
1.1 教育研究及其科学性
1.2 教育研究方法
1.3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或基本问题
2 研究选题和文献综述
2.1 研究选题
2.2 文献综述
3 质性研究方法Ⅰ
3.1 观察法
3.2 访谈法
3.3 扎根研究法
4 质性研究方法II
4.1 比较研究法
4.2 生命叙事法
4.3 行动研究法
5 量化研究方法I-问卷法
5.1 问卷(量表)的编制过程
5.2 问卷的编制实例
5.3 测量项目的评估
6 量化研究方法II-实验法
6.1 实验法概述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7 混合方法研究
7.1 混合方法研究概述及设计类型
7.2 混合方法研究的阶段
8 教育统计I
8.1 教育统计概述
8.2 数据的初步整理
8.3 数据的分布与自由度
8.4 正态分布
8.5 假设检验
9 教育统计 II
9.1 平均数假设检验
9.2 方差分析
9.3 相关分析
9.4 回归分析
9.5 调节与中介效应分析
9.6 卡方检验
10 开题报告、研究论文和课题申请书的撰写
10.1 开题报告的撰写
10.2 研究论文的撰写
10.3 课题申请书的撰写
课程参考资料将在课程相应章节中具体呈现。课程团队会详细提供主要参考资料的作者、资料名称、出版年份等信息。感谢研究者们为课程提供的资料帮助!
(参考文献在PDF文档中详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