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是关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Visual Basic基本概念、语言特性、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的一门基础课程。Visual Basic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得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们能写一些实用的小程序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从而使计算机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isual Basic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特性,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思路,能用Visual Basic独立编写一个实用的程序。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课程代码 | 0018020020 |
课程名称 |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 |
Elementary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VB Program Design | |
课程性质 |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是机械优集、汽车学院、土木学院、材料学院、纺服学院和海生学院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必修的主干课程。 |
学分/学时 | 4学分/8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24 |
开课学期 | 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
开课单位 |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组 |
适用专业 | 机械优集、汽车学院、土木学院、材料学院、纺服学院和海生学院所有专业 |
先修课程 | 高等数学 |
后续课程 | 无 |
教材及参考书 | 韩立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6 邵洪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公共基础与Visual Basic》.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8 |
课程简介 |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是关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Visual Basic基本概念、语言特性、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的一门基础课程。Visual Basic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得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们能写一些实用的小程序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从而使计算机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isual Basic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特性,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思路,能用Visual Basic独立编写一个实用的程序。 |
考核方式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
实验教学 | 实验教学(24学时)与课程同步进行,实验内容与课程相衔接。详见《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操作。 3、掌握VB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 4、具有综合运用VB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编写程序能力。 6、能应用VB程序设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
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 1)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算法及数据结构,掌握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1] 2) 掌握开发程序的基本步骤,掌握VB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与函数。[2] 3) 掌握VB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分析程序的基本算法,并根据算法应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程序。[2,3,4] 4) 掌握数组、过程、文件的使用,能使用VB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4,5,6] |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 根据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含窗体与常用标准控件的属性、方法与事件、运算符、表达式与函数、三种基本结构、数组、过程和文件六大部分,并按照: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编写程序组织教学。理论教学课时64学时,实验24学时,其中: 1、Visual Basic概述(2学时/课内) Visual Basic的特点和版本,集成开发环境、对象与事件驱动、工程的概念与基本操作。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使用Visual Basic的意义,掌握Visual Basic的启动与退出、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对象及其基本操作,理解Visual Basic工程的概念,掌握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步骤。 2、窗体与常用标准控件(8学时/课内) 窗体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框、列表框、组合框、框架、图像框、图片框、直线、形状、计时器、滚动条等常用标准控件的属性、事件和方法。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掌握窗体和常用标准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熟练运用窗体和常用标准控件进行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3、Visual Basic语言基础(8学时/课内) Visual Basic基本语句、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公共函数、Print方法、数据交互函数。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掌握Visual Basic程序中的基本语句、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标准函数的使用,熟练掌握简单程序设计的语言基础知识。 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学时/课内) 顺序结构程序的概念、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赋值语句、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及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掌握Visual Basic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赋值语句的使用;熟练掌握Visual Basic应用程序设计一般步骤。 5、选择结构程序设计(6学时/课内) 选择结构的概念,条件语句、情况选择语句以及条件函数的格式和使用、选择结构的嵌套、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理解使用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意义,掌握使用选择结构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运用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解决一般的实际应用问题。 6、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0学时/课内) 循环的概念,当型循环、条件型循环以及计数型循环的结构和执行过程,循环的嵌套和辅助控制,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常用典型算法及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理解使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意义,掌握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运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常用典型算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7、数组及其应用(8学时/课内) 数组的概念,固定数组、动态数组以及控件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数组语句与函数的格式与使用,数组程序设计以及数组的典型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理解使用数组处理数据的意义,掌握数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常用算法,运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解决具有批量数据处理的实际应用问题。 8、过程与模块化程序设计(10学时/课内) 过程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子过程与函数过程的定义和调用,过程的参数传递、过程的嵌套和递归以及控制,变量和过程的作用域、程序调试、鼠标与键盘事件过程、常用典型算法、过程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理解使用过程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意义,掌握过程的定义和调用、过程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以及常用算法,运用过程与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解决综合实际应用问题。 9、文件及其应用(6学时/课内) 文件的概念,顺序文件、随机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控件的使用,文件操作语句与函数格式与使用,文件的应用实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理解使用数据文件的意义和文件处理的过程,掌握顺序文件、随机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基本操作,运用文件进行程序设计解决具有成批数据经常读写操作的实际应用问题。 10、界面设计(4学时/课内) 文件对话框、菜单设计、弹出式菜单、多窗体设计。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解决的问题:掌握通用对话框、文件对话框、菜单设计、弹出式菜单、多窗体设计,运用Visual Baisc中用户界面设计的工具和方法设计应用程序的界面。 讨论:循环结构、数组、过程与文件。 习题:素数、杨辉三角、顺序文件的读写。 11、实验(24学时/实验课程,共12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 实验1:常用标准控件(一) 实验2:常用标准控件(二) 实验3:选择结构 实验4:循环结构 实验5:数组与字符串 实验6:子程序过程与函数过程 实验7:简单应用 实验8:菜单、键盘与鼠标事件 实验9:通用对话框与文件 实验10:综合应用 实验11:综合实验一 实验12:综合实验二 |
教学方法 |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程实验、综合讨论、课外辅导、计算机网络以及学科竞赛等共同实施。 本课程以基本操作为主线,重点讲授窗体与常用标准控件的属性、方法与事件、运算符、表达式与函数的使用、循环结构、数组、过程和文件的使用。通过授课、讨论、实验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
高等数学
韩立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6
邵洪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公共基础与Visual Basic》.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8